[案情简介] 1997年3月10日李某持周某在G县建行的定期存单,向P县典当行申请质押贷款15万元,P县典当行派工作人员于当日上午10时到G县建行营业室核准该存单,当时G县建行营业室有会计一名和出纳员董某在场,会计将该存单递给出纳员董某,出纳员董某审核后与P县典当行工作人员订立了一份核押协议书,并加盖了G县建行储蓄专柜印章。之后,P县典当行与李某订立了质押借款合同,向李某出借了为期3个月的贷款15万元。李某将15万元按约定借给提供定期存单的王某。 1997年7月,因李某未按期偿还该笔借款,P县典当行向P县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裁判要点]
本案在审理期间,法院扣押该质押存单的款项时,G县建行发现该存单系伪造,盖在核押协议和存单上的是假公章。为此,G县建行拒绝支付该存单上的15万元存款本息。P县典当行随即申请追加G县建行为被告参加本案诉讼。同时伪造该存单的王某、周某、董某(G县建行营业室出纳员)被抓获,该刑事案件移交公安机关后,本案继续审理。于1998年4月3日作出(98)经初字第5号民事判决:李某偿付P县典当行借款本金15万元及利息;G县建行对此承担赔偿责任。
G县建行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该院经审理于1998年8月31日作出(98)经终字第68号民事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河北省人民检察院于1999年4月5日向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本案二审判决提出抗诉,经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审,于1999年12月30日作出(99)民再字第124号民事判决,判决撤销本案原一、二审判决,驳回P县典当行的起诉。 G县典当行于2000年2月14日向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指令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本案再审,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3年12月21日作出(2001)邢民再终字第163号判决:李某偿还P县典当行借款本金15万元,G县建行在15万元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
[争议焦点]
本案的争执点是G县建行工作人员董某核押时的职务行为是否成立。如果董某的行为不是职务行为,G县建行对此不应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董某的核押行为是职务行为,那么G县建行应承担董某因职务行为所造成的P县典当行贷款不能收回的偿还责任。
[案件评析] 对本案持否定观点的理由是:董某的行为不属于职务行为。董某、王某、周某等人勾结在一起进行金融诈骗,涉嫌构成金融诈骗罪。董某等人在核押贷款之前已明知是假质押物、假公章,公然进行犯罪活动,应承担法律责任。此案的定性应为刑事犯罪,而不是民事经济纠纷。董某正是利用其在金融单位工作的合法身份、合法的工作场所及金融单位的信誉,勾结他们阴谋诈骗。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及责任应由其个人承担。董某的行为不是职务中的过失和一般的渎职行为,由此产生的责任不应由单位承担。贷款已实际落入涉嫌犯罪的王某等人之手,P县典当行应经司法机关追缴犯罪分子所得赃款和通过刑事附带民事程序来弥补自己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