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报的一则消息足堪回味:企业不满高昂审计收费,政府低价招标会计师事务所。日前,上海市闸北区国资办首次以邀请招标方式,觅得2家会计师事务所,为区属4家大型国有企业审计资产状况和财务收支情况。国资办为这一采购项目制订了60万元预算,最后中标的2家会计师事务所收费仅37.8万元,比预算节省了37%。
解读上述消息,我从中剥离出两层含义,其一,当下的审计收费水平似乎“高”到引起企业不满;其二,政府部门干预审计市场,视招标为“杀手锏”。由此衍生出两个疑问句:审计收费果真高了吗?政府招标是否适用于独立审计?
正像其他有偿服务一样,审计鉴证服务依旧服从于成本收益规律。客户要想获得公认合格基础上的服务价值,无疑要付出与之相对应的服务费用,这实在是天经地义。恐怕没有人会相信,优质的审计服务背后隐藏着低廉的成本价格。尽管审计鉴证服务具有无形性的特点,但这不意味着“审计收费弹性”可以任意伸缩,恰恰相反,执业人员的小时费用率标准作为刚性指标,为审计收费提供了均衡意义上的量度标尺。
制约审计市场服务水平提升的因素较多,但关键的,却是低水平的收费。君不见,压缩外勤工作时间、分派更多低级别专业人员等等,已成为执业机构应对低水平收费的无奈手段。一味怪罪会计师事务所肯定是不公正的,如果服务需求者只想更高水平的服务、更低水平的收费,岂不是指望“奶牛注册会计师”降临——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这其实是违反了市场经济的核心准则:等价补偿原则。
观察国际上成熟的审计服务市场,政府招标被认为是扭曲的、无效的甚至是蹩脚的举措。原因很简单,招标的要旨在于:价低者得。在招标杠杆的指引下,审计市场便会进入经济学上的“负帕累托改进”境地:任何一方都不会增进效益,而共同丧失效率。何况,政府的职能应侧重于公共服务,直接充当市场交易的一方显然并不适当。于是,政府通过竞标方式,低价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就值得社会公众深长思之了。
愈发使人不安的是,面对愈演愈烈的低收费招标模式,会计职业界要么默不做声,奉行鸵鸟潜规则;要么生出一些糊涂认识,企图从中分一杯羹。我只好肩起下降的闸门,以中国注册会计师的名义决然地说:低收费招标,别再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