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办理假释案件如何理解刑法规定的“不致再危害社会”?

2011年03月09日10:59    未知    编辑整理      法律咨询     我要评论
人民法院办理假释案件如何理解刑法规定的“不致再危害社会”?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年以l:,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最高人民法院1997年11月8日发布的<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

刑法上述规定的“不致再危害社会”,是指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一贯表现好,确已具备以下所列情形,不致违法、重新犯罪的,或者是老年、身体有残疾(不含自伤致残),并丧失作案能力的:认罪服法;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积极参加劳动,完成生产任务。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知识首页头条推荐:2015无销售许可证的房屋是否可以购买
网友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我要提问:
免费向在线律师咨询:
推荐律师 更多律师>>
按地区找律师
刑罚量刑知识排行榜
刑罚量刑推荐知识
在线免费咨询
关于法帮网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导航 | 找律师
Copyright© 2002-2015 www.fabang.com 法帮网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1019063号 |
北京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