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两会”议程,3月8日是代表委员审议预算草案的日子,但一则来自当天《中国青年报》上的消息不禁让人再次对审议效果产生怀疑。报道称,有的“代表从未翻开过预算草案报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蒋洪说:“我只知道这个数字和去年不一样了,数字背后到底代表着什么实质内容?我一无所知。”
不能怪某些代表漠不关心,蒋洪是公认的财政专家,居然无法对预算草案报告作出解释,遑论其他代表委员了。对此,蒋洪解释为,目前递交给“两会”的是按照功能分类编制的预算草案报告,比较笼统,如果按照经济分类来编制,则具体多了,比如单位、部门平时开支的工资、奖金、福利、办公经费、业务费、招待费、差旅费、会务费等有多少,均能反映出来,尤其是公众普遍关心的三公消费支出均能一目了然。如此,代表委员才会对预算草案感兴趣,审议起来才会认真较真。
代表委员审议预算草案报告是一项神圣的职责,也是“两会”最重要的议程之一,“代表从未翻开过预算草案报告”的怪象再不能延续下去了。要终止这种怪象,须财政部将试点按经济分类编制预算草案的部门报告递交“两会”,然后由会务组提前半月或一月交给代表委员,再在正式审议这天,组织代表委员用专题审议形式进行审议,在摸索出一套成功经验后,再要求凡是递交“两会”审议的预算草案报告均须按照经济分类编制,让那些存心不让人看懂的只按功能分类的预算草案报告就此退出“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