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以往德隆、格林科尔、太平洋建设以及大型国企的并购活动不同,国美、万科等企业的并购体现了全新的时代特征和潮流趋势
中国并购路线图
文/本刊记者 柯浪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地产巨头或许将从此诞生。
2006年8月3日,万科集团以17.6566亿的总价受让南都集团持有的(南都房产60%的权益,以及南都集团在上海、江苏剩余地产业务的权益。在此次交易后,万科将拥有南都房产80%的股份,成为南都房产的控股股东。
“这样的战略并购会很多,将成为万科今后发展的常规手段。”万科总经理郁亮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把战略并购作为企业发展常规手段的,还有最近风光无限的黄光裕。他领导的国美电器刚刚以54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同行业中的老三永乐电器,一个庞大的家电连锁帝国就此形成。
而试图通过并购来实现“帝国”梦想的,又岂止国美和万科呢?陈天桥的传媒帝国,李东生的家电帝国,柳传志的IT帝国,江南春的广告帝国,其最普遍的实现手段,无一不是大规模的并购。
“民营企业已经看到,单靠简单的积累不行,必须依靠资本的积聚和集中,而并购则是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动力。” 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在最近的一个并购论坛上指出。
他表示2006年以来,在中国并购市场上,民营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民营企业并购和民营企业呈日益增长趋势,实际上市场的一般并购性活动及中小企业的并购活动,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完成的。
标准普尔也预料今年将会是中国企业并购活动的另一个高峰年。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白培睿表示:“中国的顶尖企业通过境内外并购活动,有的以寻找资源或提升技术为目的,有的为寻找外资入股,以此推动企业成长及强化实力,来应付国内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实际上,并购活动在中国早已司空见惯,然而并购的主体和方式却在发生着悄然变化。
行政主导
中国最早的并购活动始于1984。是年7月,河北保定纺织机械厂和保定市锅炉厂以承担全部债权债务的形式分别兼并了保定市针织器材厂和保定市鼓风机厂,开创了中国企业并购的先河。
从1984年到1987年是中国并购活动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国家开始对经济进行治理整顿,中央提出了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的方针和政策。根据国家资产管理局科研所的研究,中国企业并购重组接下来又经历了四个阶段:
1987年以后,由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并购的政策法规,国内掀起了第一次并购高潮。
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经济进入全面治理整顿阶段,亏损企业的增加使政府加大了在产权转让中的作用,一些地区出现了行政强制性的企业合并,同地区、同部门内部无偿划转的合并方式有所增加。
1992年我国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企业并购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中国的企业并购伴随着产权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发育,并购形式更加丰富,出现了上市公司、外商并购国有企业以及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现象。
1997年开始,随着中国投融资体制的改革,证券市场逐渐成为企业并购、资产重组的主战场,股权有偿协议转让成为并购的主流方式,并逐渐打破了地域限制,出现了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并购行为。
“从中国并购活动几个发展阶段的特点不难看出,无论是为处理亏损企业还是国企改革而进行的并购重组活动,行政主导的痕迹都非常明显。这种现象在近年的并购活动中表现得依然十分明显。”从事企业并购业务的德盛投资首席分析师卢锋对《法人》说。
“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企业并购重组的浪潮,但是行政主导的倾向大于市场主导的运作。很多时候是由政府的主管机关来做,导致政府主导的成分多于市场主体自主运作的成分。”黄孟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