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对担保法第二十六条的理解不一。有人认为只要债权人在“主债务履行届满之日起六个月”或“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向保证人要求承担保证责任,则从债权人向保证人主张权利之日起,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有的人则认为,连带责任担保的保证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因为如果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那么债权人不仅可以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而且根据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保证期间从中断之日起重新计算,那么债权人还可以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以后的相当长的某段期间内继续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而这与担保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债权人只是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有权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规定相矛盾,因此,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请问哪种观点正确?
我国担保法第二十六条有关六个月或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的规定,其性质属于除斥期间,即债权人能够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权利存在的预定期间,它不同于诉讼时效。六个月或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一旦届满,将使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这项实体权利归于消灭,或者讲在这种情形下保证人将免除保证责任;而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并非消灭实体权利。另外,法定的六个月或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作为除斥期间,一般为不变期间,要么为法定的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要么合同另有约定,不因任何事由(包括债权人向保证人主张权利)而中止、中断或延长,不应适用民事诉讼法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或延长的规定。
(编者注)
答复正确。2000年12月8日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1条明确规定:“保证期间不因任何事由发生中断、中止、延长的法律后果”。
法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