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自发生至今已历两个多月。该油田系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与美国康菲石油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肇事责任者康菲中国的表现令人瞠目结舌:始而隐瞒事故真相,继而淡化事故严重性和影响,等纸里包不住火,又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信息披露和责任担当;自承未尽力排查风险点,却又毫无努力补救的姿态和诚意;承诺如实披露信息,却能将矿物油油基泥浆溢出总量弄出3倍以上的误差;当国家海洋局严正要求其必须在8月31日前彻底切断油源时,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仍闪烁其词,拒绝拿出明确时间表。
康菲的做法和态度自然令人恼火,但这家来自境外的公司之所以敢如此,说到底,是心中有数,不怕你能把它怎么样。
自6月4日发生溢油事故,至6月21日事故的发生被微博披露,期间过去整整17天;从微博揭露溢油到7月1日中海油正式承认,期间又过去整整10天。对于这样的隐瞒、拖延,有关方面当初只是一笔带过,不论是主管部门,还是两家当事公司,都未因此承担什么责任,付出多少代价。
7月1日的首次信息披露中,中海油投资者关系部宣称“渗透点已得到控制”。此后康菲方面也做过类似的表态。如今我们知道,渗透点直到今天也未得到控制,甚至还有新的渗透点被发现。据此已可断定,当初两家公司所说的,是与事实不符的结论。但对如此与事实南辕北辙,且已被责任方自己所承认、被各方所证实的误报,有关方面同样轻轻放过,即便国家海洋局提出“康菲公司必须道歉”的严正要求,也并未提及这个证据确凿、性质严重,且对灾情评估和善后处理构成严重阻碍、误导的错误,更不用说追究责任了。
7月初溢油事故逐步曝光后,有关部门曾一再表示,要严肃处理、追究,并启动环保测评,决不能不了了之。但事故发生至今,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固然是严正的,惩戒却实在是微弱的,除了“责令彻底切断油源”、“责令向公众道歉”这种纯务虚、半务虚,实在算不得惩戒的口头、书面警告外,勉强算“量化处罚”的,也只有那个议论中的20万元环境罚款。可想而知,这区区20万元,对于一个在渤海湾经营多年的老牌跨国油企而言,又能算得了什么?说九牛一毛怕都嫌重了,如此“严肃处理”,非但吓阻不了这些不法企业不负责任的行为,反倒在客观上鼓励了他们的肆无忌惮——你“技止此耳”,伤不得人家筋骨,人家怕你何来,又何必要给你面子?
康菲是美国企业,倘在美国发生类似事故,它有没有胆子摆出今天这副做派?去年的加勒比海漏油事件,大名鼎鼎的BP(英国石油公司)被罚得几乎倾家荡产,好不容易苟延残喘,却早已元气大伤。这样的处理,才叫“严肃处理”;这样及时、到位的惩处,才能让犯事者知诫,旁观者知惧。
如许多论者所言,“毫无歉意和悔意”的康菲之所以有恃无恐,关键在于法度不肃,缺乏严厉惩处的依据和手段,欲正康菲,就得先正法度,制订出让肇事责任企业知疼、知惧的法令法规,并切实贯彻执行到位。
调查溢油事故责任是一项科学工作,需要耐心和时间;但溢油事故发生至今,康菲等几个责任方瞒报、漏报,发布虚假信息,这些问题已证据昭彰,对这些言行,完全可以先示薄惩,以儆效尤。
欲惩康菲,先正法度,足以让肇事责任企业知疼、知惧的相关法令、法规一天不到位,康菲这样的责任企业就一天不知道反省、收敛,其他企业、其他人也随时可能步康菲等的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