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 政企关系 国家干预 营业自由权
一、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我国国有企业曾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成长过程中写下过辉煌的篇章,但在进入市场经济时,它却由于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政治、制度与机制的多方面原因而举步维艰。因此,自1984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就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然而20多年过去了,国有企业改革每年都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这意味着国有企业改革并没有很好的完成。原因何在?这首先需简单的了解国有企业改革前的体制背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国有企业是行政管理机构的附属物,国有企业的地位就相当于整个社会大工厂中的一个车间或班组,它是没有自主经营权的。而现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要使国有企业成为具有自主经营权的,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回顾过去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大体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
(一)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阶段
这一阶段大概从1979年到1984年。在国有企业改革前,我国实行的是传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时期的企业绝大多数是共有制企业结构,国家对企业所有的行政管理和经营活动实行全面的计划控制。国有企业服从于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没有任何的自主经营权。这种制度束缚了企业的手脚,剥夺了企业应有的权利,使企业丧失了活力。所以国家希望通过放权让利使企业重现生机和活力,改变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但是,虽然放权让利政策使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家整个经济体制的束缚。企业虽然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但是并未摆脱国家行政机关附属物的地位,政府仍然在很大程度上管理和控制着国有企业,企业不能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使国有企业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
(二)利改税阶段
这一阶段大概是从1984年到1986年。利改税的主要目的是处理好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利润分配关系,进一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但是利改税的制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企业无法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国家对企业的束缚仍然很多。
(三)承包经营责任制阶段
这一阶段大概是从1987年到1990年。承包经营责任制实际上是为了通过赋予国有企业法定经营权的方式使其具有较强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能力,减少政府对于企业的干预,使国有企业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这种制度有其重大缺陷,政府作为国有资产尚未所有者仍然可以直接干预企业,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目标仍未真正实现。
(四)转换国有企业经营体制,实行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1999年到现在。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以实行股份制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重点,把企业建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可以说20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使企业获得了相对独立的自主经营权,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政府干预,成为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但是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传统历史的影响,国有企业改革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主要涉及的是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其它所有的企业,国家该放权的没有放权,企业受国家的干预还是很严重。所以有必要明确政府即国家的角色定位,正确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