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交通协管员工伤认定的司法审查

2011年10月20日14:50        法帮网      法律咨询     我要评论
义务交通协管员工伤认定的司法审查为缓解日益增长的道路交通管理需求与交通警力相对不足的矛盾,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数十个大中城市招募了大批义务交通协管员。义务交通协管员是在交警的指导下,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劝阻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等的人员。对于义务交通协管员能否申请工伤认定的问题,存在较大争议。

一、义务交通协管员的身份认定

(一)义务交通协管员是志愿者。

  目前,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法律和行政法规尚未对什么是“志愿服务”作出明确规定。近年来,共青团中央、北京、天津、浙江、江苏等组织和省市以倡导青年志愿服务和举办大型赛会活动等为契机,大力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或地方性法规。参照共青团中央制定的《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以及北京、天津、浙江、江苏等省市出台的相关地方性条例对“志愿服务”、“志愿者”、“志愿者组织”的定义,“志愿服务”至少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二是自愿参与,三是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志愿者”则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主体;“志愿者组织”则是组织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

  义务交通协管工作是个人自愿参与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协助交通警察管理交通,维护秩序的活动,符合志愿服务的三个本质特征,属志愿服务的范畴。义务交通协管员是开展义务交通协管服务的主体,是志愿服务的实施者,是志愿者。而很多城市的义务交通管理协勤支队是为了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再就业工程、提供公益性岗位”的指示精神,结合本市交通管理的实际情况,受市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委托而成立的协助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和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是组织义务交通协管服务的志愿者组织。

目前,已有城市主城区将“义务交通协勤”更名为“义务交通志愿者”。更名后,义务交通协管工作的志愿服务性质更加明确,义务交通协管员的作为志愿者的身份定位已经明确。

(二)如何看待志愿者领取的“生活补贴”。

  有一种观点认为,义务交通协管员从义务交通管理协勤支队定期领取“生活补贴”这一事实,足以否定义务交通协管员的志愿者性质。虽然志愿者最核心的价值内容在于“不以营利为目的”,然而,从广泛的国际惯例和人性化管理的角度看,向志愿者支付交通、用餐等补贴作为对志愿服务的肯定、认同和鼓励,与志愿服务的精神不相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说,“非营利性”与“无偿”并非完全相同,自愿的社会公益行为也不是完全以“无偿性”作为前提。可见,“生活补贴”并不影响义务交通协管员的志愿者本质。

二、志愿者申请工伤认定的司法审查

(一)志愿者不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能向人事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国家机关和依照或者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由所在单位支付费用。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正在会同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制定具体办法。有的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伤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政府人事部门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工伤亡认定、伤残程度等级鉴定的综合管理部门,并适用于全市党的机关、行政机关、权力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社会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的在编在职在岗工作人员。这种规章并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地方性法规的相关精神、原则和具体规定,可以作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申请工伤认定或人事部门决定是否受理工伤认定申请的依据。义务交通管理协勤支队系志愿者组织,并非社群团体或事业单位,义务交通协管员系志愿者,也并非国家机关、社会群众团体或事业单位在编在职在岗工作人员,不能依照地方政府规章的规定向人事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知识首页头条推荐:2015无销售许可证的房屋是否可以购买
网友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我要提问:
免费向在线律师咨询:
推荐律师 更多律师>>
按地区找律师
民事诉讼法论文知识排行榜
民事诉讼法论文推荐知识
在线免费咨询
关于法帮网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导航 | 找律师
Copyright© 2002-2015 www.fabang.com 法帮网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1019063号 |
北京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