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处理有瑕疵的民事法律行为?

2012年01月04日08:29        法帮网      法律咨询     我要评论

 

怎样处理有瑕疵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欲为有效,须满足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三项条件。只要其中任何一项条件出现瑕疵,就有可能导致法律行为无效。其中,法律规定为无效的,自始无效;因欠缺其他有效要件,法律规定为效力未定和可撤销两种民事法律行为,并非一律当然无效。对该两种民事法律行为,法律规定了一定的补救措施。按照法律规定的途径和要求,当事人予以追认或者发生了法律规定的法律事实,即可使该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有效,使效力未定和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达到当初预期的目的,或者使其归于无效。

  一、效力未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该行为是指行为因欠缺某种有效要素而致使其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其主要特征是行为的法律效力不确定并可补救,一经享有追认权的人予以追认,便自始有效。

  1、因行为能力欠缺的:合同法第47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阅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据此,无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也视为有效。

  2、处分权欠缺的:据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合同有效。”其效力取决于权利人的意思表示和无权处分人的事后权利状况。

  3、代理权欠缺的:民法通则第66条、合同法第48条分别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以后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的行为(或订立的合同),若经被代理人追认则有效;未经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表见代理在善意相对人选择前,也属效力待定的行为。

  4、代表权欠缺的:即法人或非法人组织的负责人超越代表权限对外实施的法律行为,其效力类型有二:一是若经法人或非法人组织追认有效;二是在第三人善意的情况下,即第三人不知或不应当知道代表权欠缺的事实,该行为有效,无须经过追认。

  5、同意欠缺的:即经事先取得权利人同意而为的行为。如未取得同意,其行为当为无效。若权利人追认,则为有效。如合同法第84条规定:“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部分转移给第三人,应当经债权人同意。”

  对于效力未定法律行为,各权利人若为追认,则须以明示的方式为之,不存在默认或推定的追认,且须向相对人作出,追认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若为拒绝,则可以明示方式、默示或推定方式为之。

  决定和未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权利并非追认权人单方独有,追认权人的相对人享有催告权,即相对人得知法律行为有效力欠缺的事实后,将此事实告之追认权人并催其在一定期限内追认或拒绝的确定意思表示的行为。合同法在欠缺代理权的催告期限中规定:“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

  二、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该行为指因民事法律行为基于法律规定之效力瑕疵而由行为人行使撤销权使其效力归于消灭的行为。其性质属于相对有效的行为,在权利人行使撤销权并由司法机关撤销之前,它是已生效并受法律保护之行为,而一旦裁定撤销,其效力才归于消灭。显失公平、重大误解、依合同法第54条规定的欺诈、胁迫、乘人之危属可撤销行为。

  撤销权在下列两种情形下消灭,使可撤销法律行为的有效性质固定下来:

  1、当事人在除斥期间内未行使撤销权的:《关于适用〈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3条规定,可变更或可撤销的行为自行为成立时起超过一年当事人才请求变更或撤销的,法院不予保护。合同法第55条规定,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2、具有撤销权的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使可撤销行为变为有效的法律行为,撤销权人不得反悔。

  对于可撤销的法律行为,当事人可选择撤销或变更,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不得撤销。

 

  相关阅读:

  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是:①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②意思表示真实;③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相关阅读: 论私法自治与民事法律行为 论私法自治与民事法律行为……[更多]

  论私法自治与民事法律行为

  论私法自治与民事法律行为 [内容摘要] 私法自治是私法的最高原则。私法得以自治的基础在于其具有内在的民事法律行为调整机制。正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在调整机制,保障了私法得以自治。未来民法典应以私法自治为基础建立民事法律行为制度。 [关键词]私法自治 民……[更多]

  法律行为本质合法说观点源头考——对民事法律行为本质合法说质疑

  法律行为本质合法说观点源头考——对民事法律行为本质合法说质疑 为在理论上彻底否定《民法通则》所采取的民事法律行为本质合法说观点,我们曾对该种观点的历史源流作过一些考察。通过考察发现,该种观点并非出于传统民法理论(注:参见拙文:《论法律行为的……[更多]

  效力瑕疵民事法律行为新解

  效力瑕疵民事法律行为新解从法律行为的定义可知,虽然存在是否附加合法性特征的争议,法律行为乃本质上是一种法律上表现的意效行为。所谓意效行为,即如德国学者拉伦茨所说:法律行为之所以能产生法律效力,不仅仅是因为法律确认如此,而首先是因为实施法律行……[更多]

  论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论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内容提要]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与生效要件的规定实质上反映了私权和公权之间的关系,或曰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关系。除为了公共利益之维护,国家应尽可能减少对市民社会的主动性干预,而着重以为市民社会提供被动性救济途径并以此……[更多]

  民事法律行为解释的立法问题

  民事法律行为解释的立法问题「内容摘要」民事法律行为的解释包括合同的解释、遗嘱的解释等,其差异性大于共通性,制定民法典时统一地规定法律行为解释的意义不大,应分别规定。遗嘱解释应奉行意思主义,合同解释亦非全然表示主义。现行合同法未体现“误载不害……[更多]

  试论现代民法中诚信原则与民事法律行为之不可分离性

  试论现代民法中诚信原则与民事法律行为之不可分离性[内容提要]:诚信原则与民事法律行为究竟存在着什么关系呢?笔者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对诚信原则在现代民法和传统民法的法律表达形式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二者在现代民法中之不可分离性。笔者探讨了诚信原则的含义……[更多]

  论民事法律行为的默示形式

  论民事法律行为的默示形式一、民事法律行为的默示形式的概述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以意思表示为根本要素的合法行为。而法律行为的本质,在于旨在引起法律效果之意思的实现,在于法律制度以承认该意思方式而于法律世界……[更多]

  对民事法律行为本质的重新思考

  对民事法律行为本质的重新思考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是民法学理论的一项基本内容,它是联结权利主体制度、物权制度、债权制度这三大民法理论的纽带;是客观权利义务向主观权利义务跨越的桥梁;是法制度向法现实转化的接口。民事法律行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人们应……[更多]

  民事法律行为成立要件与有效要件区别论

  民事法律行为成立要件与有效要件区别论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与有效要件应同一还是区分,实际上是民事法律行为的要件应一分为二还是合二为一的问题。弄清这一问题,关系到能否如实反映民事法律行为要件的客观规律。 一、民事法律行为成立要件与有效要件的内……[更多]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知识首页头条推荐:2015无销售许可证的房屋是否可以购买
网友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我要提问:
免费向在线律师咨询:
推荐律师 更多律师>>
按地区找律师
法律援助指南知识排行榜
法律援助指南推荐知识
在线免费咨询
关于法帮网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导航 | 找律师
Copyright© 2002-2015 www.fabang.com 法帮网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1019063号 |
北京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