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恒(人民日报海外版)
入选国家贫困片区,地方庆祝;已经位列全国“百强县”,却依然属于国家贫困县……国家贫困县的种种乱象多次引发社会各界热议。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批评说,贫困地区有困难,国家提供扶贫帮助是应该的,但将纳入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县视为一种政绩肯定是不对的,“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非常错误的,是不应该提倡的”。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地方官把争得国家级“贫困县”称号当做一项政绩,是因为“贫困县”三字虽不光荣,但却可以为地方获取巨额利益,诸如减免税收、加大投资等优惠政策。应该说,这项政策“是篇好经”,但如何谨防“歪念”是一个问题。
应该看到,在“贫困县”扶持政策出台多年后,一些原本贫困的地方确实有了很大的发展,百姓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发展到现在,一些尝到甜头或看到好处的地方干部开始打“贫困县”的主意,既然国家给这么多“好处”,不要白不要,于是开始围绕“贫困县”动脑子,跑关系,为获得“贫困县”帽子,上下其手。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会出现“热烈庆祝本县获得国家级贫困县称号”的怪现象了。
韩非子在《五蠹》中说:“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意思是,因为好处的多寡,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就不一样。如果纯粹从实用角度看问题,获得“贫困县”称号,可以轻松获取上文说的种种好处,对于地方官而言,何乐而不为呢?
但仅仅在“贫困县”的名称上打主意的弊端显而易见。首先,该行为歪曲了国家“贫困县”政策应有之义;其次,该行为滋长了“等靠要”思想;再次,该行为无异于宣示“贫困”是光荣的,所以要争取等等。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贫穷”就不再是让人向往的美好字眼了。我们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30年以来,从“万元户”到“亿万富翁”,中国人算是摘掉了贫穷的帽子。客观地看,一些偏远地区经济还不发达,但有国家扶持,“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也就不是太遥远的事情。
一时的“贫穷”并不可怕,也不丢人,因为造成“贫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如果不思进取,贪图或满足于“贫困县”称号带来的种种好处,实际不再“贫困”而为了得到“贫困县”好处到处跑关系,其行为不仅有“欺上”之嫌,而且可鄙。这是比经济上的“贫困”更可怕的精神“贫困”。
相关阅读:
党国英:贫困县巨资建大棚农民同意否?
林甸县目前的麻烦,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给农户让利,在充分补偿他们利益受损的基础上,让他们多得一点利益。 黑龙江省林甸县政府被指非法圈占农用耕地。民众称耗费61亿元打造的是假民生工程:建设6000栋蔬菜大棚,领导参观后又迅速拆除。公开建设别墅群,叫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