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帮网 > 法治新闻 > 消费维权 >

2011年消费者权益问题的多方面大盘点

2012年03月15日10:37        www.fa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     我要评论

  今年的3.15主题是“消费与安全”。从狭义上来看,安全一词多指人身安全,其关系可以说是与消费者关系最密切。无论是在使用何种产品的时候,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均是最重要的。但按照本报编辑部的理解,此“安全”并非只是人身安全的意思,而是广义上的安全,涉及到了生产的安全、安全的服务、安全的消费环境、消费者的财产安全等。

  形式上,一年一度的“3.15”将是各界对于消费话题的一个集中关注,而按照往年的惯例,本报也会在“3.15”前后策划专刊,但这里需要讲的是,首先,这并不仅仅是为了“3.15”而“3.15”,我们更多地希望消费者能够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权益,此外,对于媒体而言,天天都是“3.15”,我们仍然会肩负起媒体的责任,服务于我们的读者。

  【食品】

  安全事故频发 中国食品业信任度最低

  “3·15”消费者权益日的到来,让很多企业惶恐不安。然而,不安的还有消费者,因为他们不知道身边到底还暗藏多少无形杀手。

  从“三聚氰胺”到“毒重金属”、从“瘦肉精”到“塑化剂”、从“染色馒头”到“回炉面包”,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地丰富公众的化学知识,挑战社会的道德底线。

  

2011年消费者权益问题的多方面大盘点

  中国食品行业信任度最低。

  本报记者 张欣培

  日前,全球最大的独立公关公司爱德曼最新发布的2012年度全球信任度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食品行业信任度最低。细分行业中,2011年受到“瘦肉精”和“塑化剂”等事件冲击的食品与饮料成为最不受信任的行业。

  回顾2011年中国屡次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让人触目惊心。还有什么可相信?我们究竟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早已被国家明令禁止的“瘦肉精”却纷纷出现在中国肉制品龙头企业双汇集团与南京雨润产品中。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雨润坚持“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但二者产品中均含有“瘦肉精”。

  让消费者更加失望的是,双汇在处理危机过程中,并未把对消费者造成的伤害放在首位。雨润对质量问题的发生也轻描淡写、敷衍了事。3月8日,双汇董事长万隆在全国人大河南代表团的全体会议上进行的12分钟发言,强调的不是如何加强食品安全,而是汇报双汇在“瘦肉精”风波后取得的业绩与争取国家对农产品实行减免税收政策。

  “快给你的肠子洗洗澡吧!”碧生源的广告早已让消费者耳熟能详。但从2006年开始,碧生源就频繁因虚假、夸大宣传涉嫌广告违规。上市前三年,广告违规就多达23次。然而,一边是频繁违规的广告和屡屡爆出的不良反应,一边却是碧生源的销售奇迹。

  不过,在国际知名品牌的食品安全问题中,中国消费者却经常“幸运”免于危机。2011年4月,外媒报道,包括雀巢在内的9种知名婴儿食品含有毒重金属。但雀巢方面表示,报道中所涉及的产品未在中国生产和销售,雀巢在中国销售的婴幼儿食品完全符合中国法规及标准要求,消费者可放心食用。后有研究人员指出,欧洲标准高于国内标准。

  在可口可乐果粒橙含禁用农药事件中,美国FDA的检测仍在进行中,可口可乐中国就表示,“美国FDA已经明确指出,含有极其微量的杀菌剂的橙汁不会导致健康安全问题。请广大中国消费者放心。”事故原因在于从巴西进口的橙汁含有多菌灵。但巴西作为中国第四大橙汁进口国,进口到中国的橙汁却十分“幸运”地绝对安全可靠。

  2011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不能一一列举。从双汇、雨润到康师傅、到蒙牛、再到思念水饺,中国各行业的领头企业究竟怎么了?中国还有多少企业没出问题?还有多少企业具有商业伦理规则?如果连行业龙头企业的产品安全都得不到保证,中国消费者应该信任谁?

  更可怕的是,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缺乏诚信与道德的企业仍可在市场上屹立不倒。是消费者太容易原谅和忘记,还是各监管部门的失职?过轻的经济处罚,有限的舆论批评,对违规行为的行政与舆论监督,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变成了“沉没的监督”。

  在这个信仰缺失、价值观处于真空的时代,一些精英似乎都失去了道德底线、伦理底线。但在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中,没有谁能独善其身。除非您可以享受到一辈子的特供产品。企业追求利润无可厚非。但真正的企业需要有企业责任与社会责任,而并非唯利是图。

  屡禁不止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刺痛我们脆弱的神经,更拷问着企业的道德底线与监管部门的法治力量。在一个高歌太平盛世的国度里,面对一次又一次的食品安全危机,反思的不仅是企业自身?我们的国家是不是也应该好好反思了?

  正在召开的两会,“食品安全”自然成为了热点之一。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指出,“政府不能把食品安全的事扔给老百姓,政府部门、有关机构一定要尽到责任。”

  全国政协委员严琦直言不讳地指出,监管不力、惩罚不够、法规不健全等是我国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只有跨越基层监管薄弱、质量失信惩戒、以罚代管、‘九龙治水’这‘四重门’,才能看到希望”。

  关于如何保证食品安全、加强监管力度等各种言论,消费者听得已经麻木。老百姓需要的不是口号与方法,而是切切实实的行动。

  2011年,对食品安全而言,是不平静的一年,食品安全丑闻频出。但是我们不应该遗忘!谨记以往的惨痛经历,才能让我们吸取更好的经验与教训。

  【金融】

  信用卡“无信用” 市场乱象引发投诉潮

  “3·15” 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在我国已有25载,此前相对陌生的金融消费维权逐渐成为热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最新发布的2011年投诉情况分析报告显示,去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金融投诉3919件,同比增长3.8%。除了存款、债券外,可称是最为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也频频爆出巨额亏损,甚至血本无归。

  由于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且不断复杂化,消费者在选择比较复杂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时,容易与金融机构产生争议和纠纷。此外,个别金融机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社会各界对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呼声日益增强:“产品有风险,购买须谨慎。”

  记者 郑岚予 发自北京

  在当今这个所有事物都可以被透支的时代,每个人的钱包里都至少有一张信用卡。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第一张信用卡,如今,我国信用卡累计发卡超过 2.68亿张。25年的时间,中国信用卡市场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与此伴生的信用卡市场的各种乱象,让这个以信用为基础的市场,出现了很多“跑偏” 的现象,成为被消费者投诉的热点领域之一。

  央行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末,全国信用卡累计发卡是2.86亿张,平均每5个人的手里就有一张信用卡,但是2.68亿张信用卡背后是消费者的抱怨不断,乱象迷人眼,信用卡在办理和使用过程当中存在哪些问题,消费者又该怎么样降低信用卡的持有风险?在各银行利用信用卡跑马圈地的现在,信用卡维权困局如何破解?

  信用卡发卡市场混乱

  目前,信用卡发展出现诸多问题,就是发展到目前阶段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发卡市场的混乱,消费者张先生举报说根本不能把他说成是营销,只是说是推销,推销的方式就跟卖保险如出一辙,无孔不入。不少人都得到过办信用卡赠送礼品,多办多送的“实惠”,“办一张卡就可以得到礼品,如果不想用,就不用开通,填一张表就可以了。”这是写字楼、商场、街头银行信用卡推销员常挂在口边的一句话。这种推销方式扩大了信用卡的用量,但同时带来了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副行长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不少银行向这些收入不稳定的人群去发放信用卡,他们可能重规模、轻质量对客户的授信没有严格把关,而商业银行盲目追求发卡量,对申请人的资信状况不审查或者降低门槛等都会造成了一些信贷风险,将来就会导致银行的还贷风险,银行可能要承担这方面的风险。该副行长续称,由于银行要承担风险,势必采取一系列规避风险的措施,包括像这种不按时还款,不支付,或者拖欠年费的这些消费者,这些行为都会被记入个人信用档案、影响个人贷款、购房、购车一系列的金融业务活动,“在信用卡营销过程中,确实存在个别业务员追求信用卡销量忽略或者刻意忽略了对客户应该承担风险的告知义务。”该副行长说。

  时代周报记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客户办理信用卡的时候银行出于冲量一系列的目的,可能还有办卡人员专业素养不够高,只对客户宣传卡的好处,收费便捷,其中有风险可能也鲜少提及。很多人觉得用了之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便会有上当的感觉,“银行方面只管发卡,但服务意识太落后了,”某国有银行信用卡客户对时代周报记者这样评价。

  服务与消费的落差

  此前据媒体报道,某银行信用卡用户郭女士因为特殊原因有3100元晚了4天还款,被按22926元的账单计了328元利息,由此引发了她对“信用卡全额计息”的质疑。郭女士表示,3100元没有及时归还是有特殊原因的,并不是故意拖欠,且仅晚了4天,“如今却要承担22926元的利息,没有道理”。

  诸如此类的投诉几乎每天都占据了各大媒体的金融版面,对银行多收费,少服务的印象也越来越深刻。除此之外,暗含的收费陷阱也渐渐被大家所知。据介绍,收费陷阱主要包括逾期还款年利率高达18%、分期付款免息不免费、在信用卡里存钱再取也要手续费和以上提及的全额罚息等。

  某国有银行总行办公室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坦承:“前些年信用卡市场发力过猛,委实存在诸多问题。”

  比如前述郭女士遇到的问题在各银行信用卡管理中较为普遍,某不具名金融分析师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如果因为短期的逾期消费额度要承担的全额计息方式按照合同法的原则来说,我认为是不太合理的。”但银行方面给出的解释是:“持卡人在办卡的时候签订了这种还款协议,而还款协议对这样的条款有着很明确的标注。” 上述金融分析师续称:“消费者绝大多数都不会认真地审慎合同”,即使审慎合同了,“也是银行单方面制订的,难免有霸王条款之嫌”。另有律师建议“对于这种违约金过高造成的损失是可以请求法院或者是仲裁机构给予适当减少的”。

  在利益不断受到损失却维权艰难的情况,消费者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方式,其中最为独特的莫过于“信用卡不设置密码”。

  信用卡刷卡安全隐忧

  前些天,微博上疯转一条消息:随着信用卡的普及,刷卡消费的频率越来越高。不过,习惯了凭密码或“密码+签名”来刷卡的你可能想不到—信用卡不设密码其实更安全。

  很多人质疑这条微博的真实性,时代周报记者接连询问了几家银行信用卡的相关负责人,他们对此表示默认。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卡部总经理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几乎所有银行的信用卡章程中都规定,凡使用密码进行的交易,均视为持卡人本人所为。依据密码等电子信息办理的各类结算交易所产生的电子信息记录,均为该项交易的有效凭据。凡未使用密码进行的交易,则以持卡人签字的交易凭证为该项交易的有效凭证。

  也就是说,持卡交易时只要使用了密码,均视为持卡人本人所为,发生的损失银行概不负责。如果信用卡被盗刷,等到持卡人发觉后追究责任,由于使用密码进行的交易均视为持卡人本人所为,所以银行和商家都没有责任,损失只能由持卡人自己来承担。

  但这同时引起了另一些安全隐患。很多商店的收银员很少去比对签名,此外,很多持卡人还担心,即使有比对签名的程序存在,想模仿签名冒充卡主消费也很容易。而且一些饭店结账时,服务员拿走信用卡结账,很多持卡人的信息被盗用,甚至被安装上了盗取卡片上信息的专用设备。

  然而,仍有为数不少的人选择对信用卡不设置密码,原因是一旦被盗刷后“对银行承担责任的态度不信任”,由此可见,信用卡的信用缺失已经横亘在银行和消费者之间,要如何重建这种信任,可能需要付出更多更完善的努力措施。

  【地产】

  维修基金拖欠上亿?祈福辩称问心无愧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事不同。

  2012年的楼市冬至,让前期高位购房者的心情也跌入了冰点。

  根据2008年的经验,在房价出现下跌的时候,往往是业主跟开发商矛盾频发的阶段,业主在房价下跌的损失下,开始进一步为自己的物业维权。

  迟交楼、迟出证、房屋存在质量问题等以往常见的问题仍然是今年房地产行业维权的热点问题。

  一些开发商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因为方式不当,或者是没有认真考虑业主的利益,而导致矛盾的激化。实际上,消费者心中有一杆称。一个企业今天的任何处理行为,都将为其品牌增色或者抹黑。

  不过,在去年底至今年初的一些业主维权事件中,有老业主在房价下跌后,打着“维权”的名号集体到售楼处讨要一个“说法”,并群起而砸售楼处。这就让人对于其维权的动机产生了怀疑。

  不可否认,动辄数百万元的商品房有些许缩水,房主即可能面对巨额账面损失,难免滋生不平衡心理。但这种“认涨不认跌”的心态并不足取。恰恰相反,市场主体在大额商品买卖中更应秉持一份理性,以抗议行为发泄不满情绪的确有违理性。

  

2011年消费者权益问题的多方面大盘点

  祈福物业涉嫌拖欠物业管理维修基金起码5000多万元,甚至上亿元。——本报记者 邝阳升 摄

  记者 肖素吟 发自广州

  占地7500多亩、投资100多亿元、有3万余户、10余万名业主,这是祈福新村“中国第一村”未曾被超越过的一组数据。

  然而,即使从上世纪90年代即引进超前的建筑居住环境理念和先进的物业管理模式,祈福新村终究未能逃避盛衰相成的命运。

  日前,祈福新村有140名业主在申请物业维修基金时,都被退回申请。业主于是怀疑祈福物业迟迟不肯上缴维修基金余额清单的原因就是,专款专用的物业维修基金账户上没有钱了。番禺区房管局相关人士爆料称,祈福物业拖欠物业管理维修基金起码5000多万元,甚至上亿元。

  这是否戳破了祈福物业多年掩盖的谎言?祈福集团公共事务部总监朱志文却对时代周报记者辩称:维修基金方面,祈福做得非常好,问心无愧。

  事实真相到底如何?

  申请物业维修屡受阻

  梅雨时节,再也没有比“屋漏偏逢连夜雨”的现实更让人沮丧的事。

  “现在楼顶裂痕越来越宽,从原来的一点裂缝已经延伸到1.5米宽了,已经完全翘起来,隔层整个坏掉。”祈福新村山泉居业主周峰(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诉苦。

  霉迹沿着裂痕渲染开来,恰如孔雀开屏般的斑斓,不过周峰恐怕亦无这般闲情雅致,不得不忙不迭地摆桶迎雨。

  早在两年前,周峰就因为漏雨问题而苦不堪言。2010年3月8日,他向祈福物业公司申请物业维修基金,对其屋顶进行修缮。却不料,本是物业维修基金使用范围内的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维修范围内的屋顶维修,在祈福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祈福物业)却屡遭拖延。

  直到2012年2月6日,周峰所在单元的物业维修基金申请材料才被祈福物业从番禺区房管局收回。

  “整个祈福从去年开始申请维修基金都没有批下来。主要是因为没有集全2/3以上的业主签名、表格存在涂改问题。没有批示下来的原因我们具体并不清楚,就是我们跟番禺区房管局沟通,他们也不回应。”祈福物业相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大多数业主都是自行垫资维修房屋共同部位,目前已有140多份申请材料被退回。按照程序,广州的市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家、省、市房屋修缮规定,确认应当维修的项目,物业管理公司组织维修,所需费用从维修基金中支出。

  然而,广州市番禺区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相关人士却驳斥祈福物业的答复:“如果资料齐全的话,我们一定会在15个工作日之内收件,一定给出答复。没问题的话,我们就出件,有问题的话,我们在一个工作日内通知它补齐资料,并让送件人过来签名、告知他原因。如果他一直不补齐资料的话,我们也没有办法。”

  时代周报记者看到该份申请材料的上缴时间为2011年9月9日,但是祈福物业收回申请材料已是时逾半年。上述番禺区房管局的人士对此颇为费解。

  “我们一旦发现问题都会第一时间通知物业公司过来,但是祈福新村经常出现隔几个月才来取回问题文件的情况。”她表示,目前祈福新村大概还有200份申请材料滞留在房管局。

  时代周报记者在《送审业务办理核查补资料告知书》中看到:其中“需核查补交资料”一栏中陈述为“送审资料不齐,欠提交各单元维修基金余额清单”。“我们要求将业主物业维修基金账户还有多少钱,打一个明细出来。递送员非常清楚该怎么操作,但是祈福新村经常是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收回或者重新递交文件。”该名人士如是表示。

  维修基金不翼而飞

  周峰质疑道:“为什么祈福物业唯独迟迟不肯上缴维修基金余额清单?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账上没有钱了。那我们的钱究竟哪里去了?”

  于2003年交房的祈福山泉居小区,如今已经问题颇多,而比山泉居交房更早的祈福新村老区的境遇则可想而知。

  祈福新村C区业主刘海(化名)与周峰可谓是同病相怜:“我的房顶的防漏是我一户人出钱的,报了给物业,物业说要修自己修,不愿意出费用。”

  他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A、B、C、D的老区都没有维修基金卡,物业给我们的说法是,维修基金已经用完了,早期在整墙、整草、整花时都用光了。”

  其实,早于1992年出售第一套住宅物业起,祈福新村就已开始收取物业维修基金。

  根据一名不愿具名业主提供给记者的早期建设银行物业维修基金网上查询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11月7日,开户账号为 “44001531416050057541”、开户名为“祈福新村住宅小区业主联合会”的祈福新村在建设银行的维修基金账户上,网上记录共有 102880596.31元,开卡账户余额约为3470.19万元,未开卡账户金额为6817.86万元,其中二级账户上开卡户数为3766人,主要为迎风阁、倚云居和晓峰园业主。若是以开户账户平均缴纳维修基金可计得9214元计算,未开卡账户业主恐怕在7421人之上。

  北京市道衡律师事务所张学华律师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维修基金分两种情况,有维修基金卡和无维修基金卡。没有维修基金卡的结果是,开发商还没有将专项资金交给番禺区房管局。”

  周峰对时代周报记者强调,本应于2004年交房时交齐的维修基金卡实际上直到2007年才补交还业主。

  面对物业维修基金没有交给番禺区房管局的质疑,朱志文却对时代周报记者辩称:“维修基金是政府做的,跟祈福没有关系。维修基金方面,祈福做得非常好,是标杆的。政府没有开展这个工作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了,而且所有都是指定账户转入的,所以祈福是问心无愧的,都是按规定、政府要求执行的。”

  祈福拖欠维修基金上亿元?

  不过,时代周报记者统计祈福新村于番禺区房管局的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使用备案记录所得,2007年12月5日-2011年10月11日,备案工程造价(预算) 不过98.3586万元,工程造价(建行审定)亦不过80.61048万元。也就是说,整个占地7500亩的祈福新村,年均公共物业维修基金不过20万元。

  可如果按朱志文的说法,这个有3万余户、10余万名业主的“中国第一村”,其维修资金的数量将是非常庞大的。两组数据对比之下,难免让人疑窦丛生。

  番禺区房管局相关人士却声称:“祈福的水比较深,它的物业维修基金是从1995年到1998年开始缴纳的。物业公司欠的物业管理维修基金起码5000多万元,甚至上亿元,主要是卖楼的时候没有交齐。所以它追不回来,现在让物业公司垫着钱也难做。”

  祈福新村,这一在上世纪90年代引进先进的物业管理模式的“中国第一村”,如今尽显物业管理和服务的疲态。

  “你可以考虑自己先垫资维修。”祈福物业人员向接踵而来前来投诉的业主们重复着。

  【汽车】

  汽车召回 期待立法

  今年“3·15”对车主来说最好的消息或许是《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即家用汽车三包规定最快有望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后推出,而正在征集各方意见的“汽车召回法规从部门规章升级为国务院法规”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2004 年3月15日,中国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正式发布,但在过去的八年里,《规定》其中一个重要的程序—“主管部门责令召回”却鲜有发挥作用,让部分缺乏企业道德、召回意识差的厂商钻了空子。新条例在监管范围、监管力度、威慑力、罚则上限等方面全面升级,“责令召回”成为一大亮点,对经责令召回拒不召回的生产者,政府有关部门可进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甚至吊销有关许可证的处理。

  对消费者来说,立法是对其权益最大的尊重。

  

2011年消费者权益问题的多方面大盘点

  文字 骆珊珊

  锦湖轮胎 掺假被曝光

  去年3月锦湖轮胎不按照公司的制造标准生产,大比例甚至全部采用反炼胶被曝光以后,引发了轮胎行业的一次地震,而众多为其量产车型配备锦湖轮胎的汽车制造商也未能置身事外。尽管锦湖于一个月后宣布召回涉及的30万条轮胎,众多整车制造商也相继表示停止采购前者的产品,但消费者仍然禁不住追问:为何多年来消费者对锦湖轮胎的产品投诉不断这个企业却一直安然无恙?相关的监管部门在其中充当了什么角色?

  早在2006年7月,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就对锦湖轮胎发出过质量警示,由于轮胎侧壁存在质量安全隐患,锦湖轮胎的9款轻型卡车轮胎、共78321条被召回。在国内,从2007年开始,锦湖轮胎的鼓包事件也接连不断。2007-2008年,锦湖轮胎遭遇“断裂门”,部分车主指锦湖轮胎4606批次存在严重质量问题;2008年,锦湖轮胎配套别克凯越轿车出现“异常鼓包”现象,相关车主成立QQ群集体维权。随着车主维权影响力的扩大,锦湖轮胎迫于压力作出回应,承认别克凯越配套的轮胎确实在使用中出现过鼓包现象;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就点名锦湖轮胎和韩泰轮胎的鼓包问题收到消费者投诉较为严重。

  众泰 电动车自燃第一案

  去年发生在杭州的众泰电动出租车自燃事故,给一股脑涌向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车企当头一棒。自燃的电动出租车属众泰朗悦车型,采用铅酸电池,充满电后可以行驶 80公里。该车是去年1月26日杭州首批投放营运的30辆新能源纯电动出租车之一,归杭州市新能源汽车公司运营。30辆纯电动出租车中有15辆为众泰朗悦,另外15辆为海马普力马。事故发生后,杭州市已经叫停所有新能源出租车。

  两个月后,杭州市政府公布众泰电动车自燃调查报告。在报告中,“电池成组后不能完全满足车辆使用环境的需求”、“操作不当”成为事故发生的罪魁祸首。而对于车辆电池本身是否存在制造、组装等问题,杭州市政府矢口否认。但这样的答案显然无法消除消费者心中的疑虑。

  在政策利好刺激和大幅度的补贴之下,本土汽车制造商纷纷上马电动车项目,并将产能目标定得非常高,但消费者最关心的是这些号称节能减排的绿色汽车,驶出实验室和测试跑道行驶在马路上的时候,能否带给他们和家人安全舒适的驾乘体验。

  雷诺 转向隐患难消

  曾被国家质检总局“封杀”的雷诺,去年宣布对旗下最受欢迎的车型—逃过“封杀”的科雷傲—实施召回。这款车占据雷诺中国总销量超过90%,2011年前9个月就卖出了34500辆。这次召回原因是由于动力转向电子控制器模块供应商制造不良,在长时间使用后,其端子焊接处存在脱开的风险。极端情况下,会造成转向沉重,存在安全隐患。无独有偶,科雷傲上一次在中国实施召回,也是因为转向系统的隐患。

  公开资料显示,从2006年至今,雷诺汽车在全球实施召回达15次,包括梅甘娜、拉古那、风景、科雷傲、塔菲克、Master在内的畅销车型无一幸免,其中半数涉及中国地区。

  去年7月,雷诺-日产CEO卡洛斯·戈恩访华时向媒体明确了雷诺国产的时间表:2015年之前敲定,2016年在中国拥有生产基地;在11月底的东京车展上他又将这一时间节点进一步明确在了2014-2016年。但畅销车型难以消除的安全隐患,将成为雷诺国产之路的一大障碍。

  本田 入华最大召回

  本田去年创下了中国汽车召回之最。从2011年8月8日开始召回的雅阁、奥德赛、思铂睿三款车型共计760515辆,是自国内汽车召回制度实施以来,最大规模的汽车召回案例。本田公司称,此次召回的车辆,如果在类似车轮陷在雪地或泥泞里打滑的恶劣环境下,在各挡位间进行反复快速切换操作,可能会使自动变速箱内的轴承受到损害,导致发动机熄火及其他故障,影响行车安全。

  除了中国地区,此次召回还波及欧洲、中东、南美洲、墨西哥及波多黎各等市场,在本田全球最大的市场美国,召回数量约为150万辆,而这一次全球范围的行动共计召回250万辆本田车,相当于这个品牌一年生产新车总量的70%。

  牧马人 质检总局叫停进口

  由于自动变速器与相关系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去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暂停进口缺陷吉普牧马人越野车。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制造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仍未能从根本上消除风险。

  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对牧马人2010年款的实车进行实验后发现,该车油温报警系统功能不足,报警信号和声音不持续,同时自动变速器油仍会泄漏喷出,并出现冒烟现象。专家组认为,制造商已采取的措施并未能使起火风险消除或得到控制,制造商未从源头解决油温过高问题,只是在通过加强散热方式努力消除风险,并没有找到造成温度过高的真正原因,该车型仍然存在较高风险。

  国家质检总局指出,自2007年美国克莱斯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获得CCC认证在我国正式销售进口吉普牧马人越野车以来,到2011年为止共售出7341辆,其间由于车辆设计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已引发18起车辆起火事故,属较高风险概率。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新闻首页头条推荐: 浙江黑幼托300平米房挤300孩子
网友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我要提问:


推荐律师
新闻排行榜
立法律界评论时讯
视频推荐
视觉焦点
每日推荐
关于法帮网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导航 | 找律师
Copyright© 2002-2015 www.fabang.com 法帮网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1019063号 |
北京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