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其中,死刑复核程序中到底是“可以”还是“应当”讯问被告人,在经历了几番起伏后,最终选择了“应当”。
“可以”和“应当”两字的变动,意义非同小可。尽管2007年死刑复核权一律上收到最高法院后,最高院相应增加了一批复核法官的编制,但死刑案件的案情重、案卷厚,书面复核加之部分提审复核,已经让复核法官多少有些不堪重负,现在又变成每案必须提审,工作量之增大,可想而知。
不过,这一修改赋予了被告人最后一次当面向最高司法机关“喊冤”的机会,将带有浓重行政审批色彩的内部模式,转变为多方参与的诉讼模式,程序的正当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此前的一些典型案例提醒人们,一些地方司法机关基于某些利益因素的考虑,难以纠正业已作出的错误死刑判决是客观存在的,最高法院复核死刑案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其地位的相对超脱。实现了这样的程序正义,才能把一些可杀可不杀的死刑案件拦截下来,才能大大减少死刑的适用。为此,司法机关多做一些工作,多支付一些成本,也都是值得的。
不仅在“应当讯问被告人”死刑复核的问题上,在“听取辩护人的意见”这个环节很多法律问题的背后,其实也都无法回避这个考量:该投入多少成本去实现相应的程序正义。比如,许多人包括律师都担心,最高法院落实“听取辩护人的意见”,很可能采取让辩护律师提供一份辩护意见了事的简单做法。
若果真这样,定会大大降低法律设置该程序的初衷。笔者认为,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应认真落实“听”和“取”两个方面的要求。未来,细则性的司法解释至少应设计几个环节,比如,应辩护律师的要求,如同开庭一样,安排正式时间会见律师;在复核裁判文书中对辩护律师所提出的意见给出正面回应及是否采纳的详细解释,哪些被采纳,哪些未被采纳,其原因是什么。前者侧重于“听”,后者落实“取”。
如此细化刑诉法的规定,必然大大增加最高法院死刑复核的工作负担和经济负担。但毕竟生命大如天,毕竟死刑案件是刑事案件中的重中之重,毕竟死刑程序体现了一个国家司法公正的全部要素,这是贯彻“少杀”、“慎杀”刑事政策,必须付出的成本代价。
□刘昌松(律师)
相关阅读:
国家利益与正义原则
贺卫方 2011 年 12 月 20 日下午,我乘坐飞机越过韩国上空,透过舷窗,眺望遥远昏暗不明的北方,不禁浮想联翩。 三 天前,金正日逝世。两天后的 19 日,朝鲜官媒才发布死讯。何以推迟发布,没有任何可靠的解释。 在这个全世界最孤立、最神秘的国家里,权力已……[更多]
魏英杰:盼不来的判决,等不起的正义
一纸无罪终审判决,失踪两年后才宣判。许多人可能想不到,如此咄咄怪事不仅竟然发生了,而且至今没人为此担责。 这起无罪判决涉及的并非普通刑事案件,而是关系到十多年前发生于河北廊坊的两起灭门案。在这两起灭门案中,共有七名被告卷入其中。自2001年起,……[更多]
熊志:倘若没有曝光,又该如何抵达正义?
熊志 评论作者 河南信阳女子小美发帖称遭当地官员灌醉后强奸,小美表示事发后曾到派出所报案,但警方表示这是法治社会,当事人不承认也没有办法,对此事未侦查立案。11月20日,记者获悉,信阳市委、市政府对此事作出指示,要求加强办案力量,涉嫌强奸的伍自……[更多]
罚官车女交警毛丽:我就要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图)
自从媒体报道“女交警毛丽半年给领导公车开138张罚单”后,毛丽就成了红人。浑源县城的人几乎都知道她,甚至有人“以身试法”故意违章,试探毛丽是否真如传说中的那么严格。网友追捧毛丽,还假设如果毛丽是交通部长或交管局长,全国就不堵车了。也有网友希望……[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