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传北大正排查网瘾学生,消息随后被证实。北大确实发出过此类通知,要求下属学生干部提交30到50人的网瘾学生名单,学校将为之成立教学单班专门帮助网络成瘾学生走出困境。该新闻一时间引起巨大争议。人们普遍质疑其合理性,认为30到50人的硬性指标有强制之嫌,并且会对被选中者造成心理伤害。
但是笔者读完相关报道之后却有些特殊感受。以搜狐新闻对此的报道为例。据北大一文科院系辅导员小周所述,“她只是知道项目从今年9月份开始,要持续两个学期,在全校范围内招收30到50名学生,而且如果报名人数超出了这个范围,还会进行一轮筛选。”学校的要求与安排十分诡秘。整个新闻读下来给人感觉不像是学校要为问题学生进行专门“治疗”,苛刻的人数限定,怪异的组班“治疗”——不像是为了帮助网瘾学生走出困境,而更像是在做某种社会科学研究。
因为,如果项目的真是着眼于对网瘾学生的关切,对蔓延在青年学生中网络成瘾之风痛下决心地铲除,那么这样的“疗救”项目就应该是一种长期的大范围覆盖整个校园的计划,而不应该是仅仅持续两个学期短期而小范围的。根据2005年发布的我国首个有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调查报告《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显示,全国青少年网瘾比例为13.2%。而一份针对北京市4所高校的调查表明,一所招生规模在5000人左右的大学每年约有40人因为网瘾过重挂科过多而退学。根据笔者亲身的大学经历,长时间沉迷网络的大学生十分普遍,一所大学绝不会仅仅只有区区30到50人。北大制定的该项目即便真的奏效,对于解决大学生网瘾问题也只是杯水车薪。但是,我们若从反面来想一想,30到50人,两个学期——人数不多,时间也不长,但对于一项社会课题研究的期限来说却是十分合适的。
而在其他媒体的相关报道中,校方表示,“该项目的帮助计划比较新颖,主要分两个部分,一是开设选修课,有3个学分,主要讲新型网络应用及技术;二是多次的外出活动,包括素质拓展、户外游戏以及参观考察等。”作为一项帮助计划,帮助方应该是无偿的,受帮助一方也应该是自愿的且不求回报的。但是校方却拿出了3个学分奖励作为彩头,将一项教学外的帮扶计划当成课程的一部分,毫无疑问很有创造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可以理解为吸引学生加入该疑似研究计划的诱饵。而且通过记者采访,我们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校方的意淫,“这个计划一定会非常受学生欢迎。”
但是实际情况真会是如此吗?成为同学中被贴上问题标签的一类只会给当事人心灵带来伤害,而绝没有所谓的光荣,更别提受到欢迎了。但是我们却也不妨从校方的表述中读到一种诱惑甚至蛊惑的成分。
是真为学生着想还是把学生当成某项社会研究的小白鼠,我们不妨静观后续的发展。
相关阅读:
16岁“网瘾少年”劫杀独居老人 已提起诉讼
记者昨日从河源市东源县检察院获悉,该院前日已审查起诉了一宗入室抢劫杀人案,谋财害命者是一名16岁的网瘾少年,他将黑手伸向了当地一位年老体弱的独居老人。 据办案检察官介绍,受害人朱某独自居住在乡村老家,平时靠砍柴为生,生活很有规律。今年1月15日……[更多]
5名少年为满足网瘾持刀抢劫过路学生7起被刑拘
广西百色市警方5月20日向媒体介绍,当地5名正处金色年华的少年为满足网瘾,结伙持刀抢劫过路学生7起,被百色警方刑事拘留。 警方介绍,百色市公安局右江分局新兴派出所近日接到群众报案,辖区内中、小学校学生在回家路上数次遭受一伙年轻人持刀抢劫,造成严……[更多]
“新型网瘾”中的真问题
网络正在更加宽广而深入地进入人的生活世界,对网瘾的判断和诊断也正在与时俱进。 据媒体报道,全国两会上,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加强互联网的利用和管理话题时,部分代表委员对当下微博控、偷菜狂、发帖癖三大新型网瘾的泛滥表达了不小的忧虑,他们……[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