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反家暴”立法,未成年人应特殊保护
■ 观察家
为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反家暴法”立法时需要改变将未成年人与妇女一并保护的立法模式、扩大“家暴”的社会干预、修改未成年人“监护权”的相关规定。
近期,新京报记者调查北京多家小学的数百名孩子,发现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成为家暴的“重灾区”,儿童受家暴存在难察觉、难介入、难干预的困境,亟待专门立法完善。
近年来,“家暴”事件频见报端,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在一个又一个血淋淋的事件面前,我们扼腕叹息的同时不禁要问,“未成年人反家暴”立法到底还有多远。
“未成年人家暴”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问题?如果我们从比较法的角度看,欧美各国大都将未成年人保护作为“反家暴”的核心,世界上有120多个国家针对家暴现象做出了专门立法,其中都将未成年人免受暴力侵害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比之下,我国尚未正式出台一部“反家暴法”,除《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中有相关一般性规定外,未成年人大都与妇女权益一并保护,散见在《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刑法》、《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见》、《行政处罚法》以及2008年最高院出台的《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之中。
据报道,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妇联组织的反家庭暴力立法建议座谈会上,全国人大法工委相关人士透露,反家暴立法已纳入今年全国人大立法工作计划。那么,我国现阶段关于未成年人的“反家暴”立法,需要重点解决哪些问题?
首先,将未成年人与妇女一并保护的立法模式不科学。未成年人在法律上属于“行为能力”缺失的人,维权需要监护人代为行使,然而此时施暴人却大都是监护人,“自己告自己”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使得未成年人在“家暴”维权上相比“完全行为能力人”的妇女具有特殊性,法律应该单独加以保护性规定。
其次,立法应该扩大“家暴”的社会干预。借鉴美国《防止儿童遭受虐待法案》确立的“强制报告”制度,诸如邻居、医生、教师等社会人群只要发现有可能存在针对儿童的“家暴”现象,就必须依法向有关部门及时做出报告。这种将“家暴”干预“社会化”的制度,可以最大范围地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最后,需要修改民事法律中未成年人“监护权”的相关规定以配合“反家暴”立法。在很多情形下,也许只有将孩子从有暴力倾向的监护人那里彻底“解救”出来,才有可能达到救助的效果。然而,我国民法中关于撤销、中止和变更未成年人监护权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使得遭受“家暴”的孩子无法得到最终救助。
“儿童家暴”问题现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希望在未来的立法中,能够对未成年人体现出“特殊、优先保护”的原则。
□朱巍(法学博士)
相关阅读:
中国近三成女性遭家暴 学者建议国家公权力干预
3月26日,湖南省妇联和湖南省统计局发布了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湖南省主要数据报告。报告显示,21.3%女性遭遇过不同形式的家庭暴力。 这个数字和甘肃省不久前公布的一份调查数据接近。根据甘肃省近1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省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显……[更多]
妻子频遭家暴 终被丈夫剪下乳头
北湖区鲁塘镇的何丽和丈夫何高明结婚已经整整二十年了,可是,面对日渐长大的两个孩子,近日,何丽却下定决心要跟何高明解除婚姻关系。二十年的婚姻生活背后原是一段不为人知的辛酸史。 变态丈夫向妻残忍施暴后潜逃 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何丽坦言,自己的婚……[更多]
广东反家暴发出"远离令" 专家称促进反家暴立法
广东反家暴发出远离令:100米外 禁止实施家暴的丈夫靠近妻子居住地 2月22日,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法院发出一份特殊的人身保护裁定远离令。让饱受家暴之苦的申请人陈圆吃了一颗定心丸。为了保护这位不堪忍受丈夫殴打逃回娘家的当事人,法院将禁止被申请人在距离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