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康民 广东省惠来县人。1947年毕业于广州国立中山大学,2005年担任管辖培侨中学、培侨小学及培侨书院的培侨教育机构董事会主席。1997年7月1日,被委任为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2003年3月再度连任。1998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大紫荆勋章。
我常往返于香港与内地之间,很喜欢去各处走走看看,仍是不敢说自己对内地的情况了然于心,很多东西,也仅是有限的观察而得。现在让我担忧的,是内地的文化偏见。这些偏见,带有意识形态的偏好,积极地看,是大家对于一些社会价值的肯定,冷静地看,其实是有些浮躁。
中国现在的文化不自信,让我觉得很奇怪。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是各种偏见。就香港与内地之间的文化上的交流而言,前者的一些二三流的文学作者,一到内地,就被捧得天花乱坠。其实内地很多作者的作品,比他们要好得多;有些作者,在香港,被普遍地认为不够理性,执偏激之言,批评政府,引人瞩目,在内地却被当做是有良知的公共知识分子,被很多人热捧,以为看到了金玉良言。
我在想,是不是大家对自由环境中的文化产物,有着特殊的偏见,以为从自由而生,就是好的,以为在言论自由比较充分的香港,其批评就更有见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我看那些流行于内地的香港作家的作品,很多也是批评的流行套话。有见识的声音,往往产生于那些对具体环境有深刻体会认识的人。我很希望内地民众能珍惜本土知识分子发出的声音。
内地现在所涌起的民国文化热,也是让我觉得有些疑惑。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时代使命,需要直面问题,但似乎每一代人,在面对自己时代的焦灼与幻灭时,就会把某一较早时代当做黄金时代。这也是一种偏见。内地很多人,把民国当做是一个全然美好的时代,却不知道那个时代,有那个时代的阴郁焦灼。
历史应该理性地对待,恰如其分地评价,美化和丑化,都是不理智的。内地经历过一个比较动荡的历史时期,现在社会稳定下来了,历史观却还没有稳定下来。对于民国的认识理解,往往因为对现实的不满,而在民国历史中寻找符合期待的东西。要知道我们现在怀念的民国风度,比如宽容、自由,是很多有识之士积极争取的结果,其背后,有着专制、战争等晦涩的背景。与其留恋民国遗风,想象不存在的美好,不如直面当下这个时代的问题,积极进取。
偏见,往往产生于一个急剧发展而未来得及形成稳定价值观的社会。所以,对于内地民众的这些文化偏见,我觉得很可以理解。理解之后,不免忧心。要知道,偏见所遮蔽的,往往是这个时代的正问题。无知到有知,比较容易,从偏见到正见,却比较难。所以,我期待内地的知识分子,能够用一种温和理性的方式发言,直面问题,不怒不躁,积极稳健地追求社会共识。凌空蹈虚或者剑走偏锋,都是有损社会理性的。
口述:吴康民(香港)
整理:新京报记者 朱桂英
相关阅读:
何兵: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分子
我的同事蔡定剑教授,今天离开了我们,我很沉痛。网络上悼念的文章很多。搜狐网在第一时间,在新闻首页发表了纪念专集。一个并无任何行政头衔的学者,何以获得如此广泛的社会爱戴和尊敬?我们应当从蔡定剑教授的身上学习什么?中国当代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分子?……[更多]
和肖静:知识分子要靠拆迁养活吗
时下,强拆的关注热点不仅只在于因拆迁而引发的悲剧,某些官员对拆迁认识的雷人话语也层出不穷。君不见,宜黄官员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的热潮还未退去,不拆迁,知识分子吃什么又雷倒众生。 11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发微博称在受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