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帮网 > 法治新闻 > 今日话题 >

熊丙奇:应严惩“人才计划”造假者

2012年07月30日09:43         环球时报      免费法律咨询     我要评论

   最近一两年,围绕各类“人才计划”丑闻不断,以至让网友感慨,“千人计划”没出多少人才,却出了不少“老千”。比如,最近被曝光的北京化工大学教授陆骏和厦门大学“闽江学者”傅瑾就分别伪造履历和博士文凭。

  有舆论批评“千人计划”等人才计划没有严密的审批程序。其实不然,作为政府部门设立的人才计划,在审批程序设计上没什么问题,问题可能出在审批程序形同虚设,严密的审批程序被审批的机构和人员全部架空了。

  从被曝光的“千人”造假丑闻看,要查出造假,是十分容易的,可学校当初却缺乏核查,让他们顺利通关。为什么会这样?这就要分析“千人计划”等人才计划背后的利益关系了。从表面上看,入选“千人”计划,成为某某学者,是学者的个体行为,但由于这些计划由政府主导,实则成为人才政绩工程。对政府来说,如果通过计划能引进大批高素质人才(具体来说,就是有海外学历如名校博士学位,有海外学术头衔如教授),证明计划取得成果;对高校来说,本校有多少教授入选国家、地方人才计划,不但可以做大科研经费盘子,也表明人才队伍建设的业绩;学者本人则能拿到政府资助,获得显赫“头衔”。这样一来,政府部门、学校和学者个体,就成了“利益共同体”。

  由政府部门设立“人才计划”,是很容易导致弄虚造假和形式主义的,因为从本质上看,行政主导的“人才计划”,就是对人才进行行政管理和行政评价,这将导致学术管理和评价严重行政化、功利化,高校在招聘、引进人才时过于看重人才的身份、头衔,很容易引发人才履历和文凭造假。对此,我国政府已有清醒认识,曾在2010年6月颁布的《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但现在的问题是,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还在进一步发展,一些部门还热衷于搞人才计划。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人才计划”暴露出的各种丑闻,一定要严惩其中的腐败行为。除了对当事人进行学术、行政处理之外,还有必要纳入司法程序,由司法机关对其间可能存在的欺诈、侵吞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另外还应调查参与审查的机构和专家,是否“合谋造假”,并按照调查结果进行严肃处理。而最根本的还是应切实转变管理人才的传统做法,在对人才的评价中,引入社会评价和专业评价,这是让学术回归常识、规范,遏制学术腐败、造假的根本途径。▲(作者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相关阅读:

  江西一副校长撞死2人被判3年 上诉称属国家人才应缓刑

  死者杨菲(图为受访者提供) 廖为明图来自网络 被告:两死四伤已赔210万 双方已签协议不能无诚信 原告:判刑太轻愿退赔偿 请求独生子女死亡赔偿 去年3月,对于母亲蔡丽来说是个噩梦。她的女儿,江西财经大学女研究生杨菲在学校门口被一辆失控驶向路旁的越野车……[更多]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新闻首页头条推荐: 浙江黑幼托300平米房挤300孩子
网友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我要提问:


推荐律师
新闻排行榜
立法律界评论时讯
视频推荐
视觉焦点
每日推荐
关于法帮网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导航 | 找律师
Copyright© 2002-2015 www.fabang.com 法帮网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1019063号 |
北京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邛崃在线 邛崃在线 邛崃在线 邛崃在线 邛崃在线 邛崃房产 邛崃黄页 邛崃新闻 邛崃门户网站 邛崃求职招聘 邛崃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