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阳超市、饭店等各种店铺关门歇业,店家老板称工商局将进行执法检查,歇业是因检查太严。沈阳工商局称,此次打假行动是为了迎接明年在沈阳举办的全运会。(8月5日《南方日报》》
无独有偶,去年银川也出现过“打假传言致3000商家关门歇业”的荒唐剧。这次发生在沈阳等多个地方的现象是有过之而不及了。新闻中关门商户对所谓传言的集中整治行动的恐惧,恐怕并非源自“执法之严”,而更多是源于执法尺度的不明晰。
传言中的集中整治行动并非空穴来风。沈阳工商局宣称,打假行动是为迎接明年在此举行的全运会;而据当地媒体报道,沈阳乃至辽宁全省都将“严厉打击经济犯罪”、“破案会战”作为当地警方今年的核心工作。从全国来看,这样的集中行动并不少见。类似的运动式执法也屡次被舆论诟病,因为集中打假的背后未尝不是一种正常执法手段的异化,其本身就有背于基本的法治原则。
不过,众多商家闻风关门所传递出的另一种信号,却更值得关注: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平等主体,面对可能的检查传言,商家只能关门消极应对,由此呈现出的权利差异,无疑是市场经济秩序中刺眼的一幕。
在法治的框架内,“严打”只能被理解为提高查处密度和扩大执法范围,而不是擅自加码处罚标准。因为作为市场经济中的权利主体之一,商家理应对于相应的处罚力度和执法结果有心理预期。换句话说,无论何种执法,它终究要建立在一个规则明晰的基础之上,且被处罚的同时还应享有申诉和抗辩的机会和权力。而从商家关门风潮来看,这种法治氛围显然不存在。否则,在可预期的处罚与营业的利润之间,商家终究会以理性经纪人的角色作出判断,而非盲目跟风关门大吉。
谣言为何会如此富有效力,扰得“满城卷帘门”?除了当地政府在辟谣上的被动,相关职能部门的执法诚信危机,也难脱干系。诚信被喻为市场经济的灵魂。但在倡导诚信经济的时候,我们往往只将更多的诚信义务指向市场经济主体之一的商家,而对于监督部门的执法诚信少有论及。
经验证明,风暴式的执法,一方面可能树立执法的威严性;但另一方面,它又可能侵占执法资源,为常规性执法埋下隐患。更为突出的是,当市场主体习惯了这种非常规执法,并非源于对于法规的尊重,而是一种行为上的临时性躲避,长此以往,所谓市场经济的法制性也就难以支撑。执法部门的公信力也随之被损耗。其实,面对检查,关门回避,何尝不是一种被逼无奈的用脚投票?
一边是运动式执法之说风传,一边是店家的闻讯关张,此连锁反应虽不符合健康的市场经济秩序,但又不得不说是一种必然。因为这种严打,实质上是一种行政干预,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执法。不难想象,当执法诚信不被执法部门恪守,执法沦为运动式的行政干预,诚信经济的建立将是何其之难?
相关阅读:
张贵峰:滥设“黑名单”拉黑航空公司诚信
2012年4月,一些哈尔滨市民乘坐春秋航空公司飞机时出现长达8个多小时延误,航空公司为此给予每人200元补偿。但部分获赔乘客被春秋航空列入黑名单,无法购买春秋航空机票。律师称,航空公司此举涉嫌剥夺公民自由出行权利,还涉嫌违法。(《法制日报》7月18日)……[更多]
徐磊鑫:诚信缺失之风30年前渐起
徐磊鑫 诚信缺失已成公害。前不久,山西一造假官员被免职了,因为其先后11次修改出生日期和仿造学历。除了官员学历造假外,学界教授论文造假,科研成就造假,生活中各类假冒伪劣产品更是触目惊心,加上数不清的三角债、拖欠工资等,无一不显示我们这个社会严……[更多]
王石川:干部应拥有“诚信身份证”
对造假之害认识不足,尤其无视干部造假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损伤,是宽容造假的思想症结 山西省河津市一名科级干部履历造假事件有了新进展,曾11次填报不同出生日期、伪造学历的该市住建局局长薛新民,8日被免去行政职务。 百变局长的称号,描绘着薛新民的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