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新闻纸在世界各地正有所衰落,但上个月我在美国休假旅行的两周里,仍然在纽约街头、在乡村小镇,见到四处摆放的报纸架,以及掏钱读报的人们。所以,当陈光标买下《纽约时报》半个版的广告来宣讲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时,我相信,许多老美注意到了这个在严肃表达主权的版面上,仍不忘秀一下单腿飞车的中国人。
当然,这许多的美国人中,一定有相当的比例,也顺便第一次知道、或巩固了一下认识:钓鱼岛是中国的。这一天,在太平洋的这一边,微博上迅速铺满《纽约时报》的照片,以及对陈光标的赞扬。
这一幕有点罕见。罕见的不是陈光标花钱,而是这种颇具共识的赞扬。
这一天前后,也正是微博3周岁的生日。三岁看老。微博的率性与迷茫,都已暴露不少,有了点人到中年的沧桑。在选题会上一筹莫展的不少传统媒体人,抱定“给我一条微博,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之决心,不厌其烦地从微博攫取猛料翻炒。微博这三年,虽然也不乏对正能量和感动的传递,但更多时候,充满敌意、醋意和写意。
比如教授们,在这里都变成了超级大嘴和写意画高手。我给他们归纳了四个“不一样”———说话一定要和规律常识不一样,这才能语出惊人;写微博一定要和写书不一样,起承转合太严谨没人看;自己可以和自己不一样,颠来倒去才能花样翻新;必须选定一类对手并坚持与其不一样。
以“释放敌意”为中军主力,以“流露醋意”和“展现写意”为左右两翼,微博世界的舆论大军,三年来就是这么组成队伍、排出阵型来打冲锋的。于是,“不好好说话”成了这里的时髦,“说话往往夸大”岂止是邹恒甫一人的专利。在这里,敌意是故意者的通行证,慎言是发言者的墓志铭;思考的独立性,变成了思辨的混乱性;批判的尖锐性,变成了语言的动物性。
善意,我们的善意,似乎藏得比周克华还深。微博这三年,我们不知不觉地变了。我们变得不屑于宽容,而以为既然挑刺儿是一个独立者的荣光,就可以真的从内心深处恶意相向。我们变得不善于理解,而以为既然微博给我们模拟了一种恣意,就可以真的在眼睛里只有自己,而没有更宽阔的他人。
也许这只是假象,只是一个三岁小儿的轻狂。在它的第四个年头里,改变不会很明显,轻狂犹会在,或许更甚。别看陈光标这次难得地收到遍地表扬,下次,仍会有太多声音恶语相向其秀,而选择性无视其善。
但改变毕竟发生着。度过浮华的前三年之后,我相信,微博之上,仍会留住那些对伤天害理者的敌意,那些无伤大雅的醋意,那些千姿百态的写意。而发自心底的善意,或许会慢慢回来,来与质疑同在,与批评同在,与对手同在,与流量同在。
善意,是3周岁微博最需要的生日礼物。我们都是寿星。让我们一起来给自己,送出这份质朴、简单、其实本就在心底的礼物。▲(作者是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
相关阅读:
浙江首例微博侵权判决生效 被告赔万元网上道歉
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若公民个人以公司或者个人的名义以倾泄私愤为目的,通过微博、博客等网络平台散播对他人不利的信息,则构成网络侵权行为,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近日,被告沈某及所在企业被浙江余姚法院判决赔偿经济损失10800元,同时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