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破教师铁饭碗后的难题
希望打破教师“铁饭碗”是一个开始,如果只是孤立地拿教师群体开刀,那么这个改革难言公平。
本报特约评论员刘志权
当全国的教师们还沉浸在节日喜庆中时,上海中小学教师感受肯定略有不同。日前,上海率先宣布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可能改为每五年注册一次。考核不合格将退出教师岗位。通俗地说,教师职业不再是“铁饭碗”。
教师职业的主要好处,向来是稳定性强,旱涝保收,有寒暑假,这可以抵消其发展空间小、工作内容单一以及升学压力等诸多不足。现在,后顾有忧,教师心存疑虑自然在所难免。
基于不同立场,对学生和家长而言,改革却是福音。理论上,教师队伍良莠不齐难免。没有优胜劣汰,那么,无论教师业务能力如何不强、职业意识如何淡漠,始终能占据三尺讲坛,总有学生摊上这样的老师,这显然有失公平;同时,编制被挤占,有热情和抱负者难以获得施展平台,也造成人才的浪费。
因此,流水不腐,打破教师铁饭碗是发展趋势。
但必须认识到,作为一个局部改革,势必受到种种掣肘,比如升学压力、权力与人情等外在因素。此外,良好的愿景并不等于良好的结果,打破铁饭碗本身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建立甄别淘汰机制。而机制的设计,又取决于对教育的未来持何种理念。
教育不同于商业,后者追求最大利润的目标简单而明确。而教育,即以“传道”而言,并非朝夕之功,效果也难立竿见影。一些现状也在加深着我们的忧虑,比如目前职称评定流行的重英语、重论文、知识考试脱离实际技能等痼弊。上海改革如果重蹈覆辙,便毫无意义。
在改革方面,上海向来走在全国前列,我们其实寄希望于上海教委破解难题的智慧。作为旁观者,我认为,如果能在教师队伍中形成立足本职、积极向上、终身学习的风气,如果教师不需要为了考核讨好校长、经营关系、琢磨考试,那么,改革便见效果了。
其实上海教育改革带给我们的期望还不止于此。君不见公务员考试趋之若鹜,除了待遇地位,很多人不也是奔着那个“金饭碗”?行政机关尾大不掉,人浮于事,原因之一,不也是因为职称级别只上不下的“金饭碗”?希望打破教师“铁饭碗”是一个开始,如果只是孤立地拿教师群体开刀,那么这个改革难言公平。
相关报道见昨天A16版
相关阅读:
刘志权:国考乌龙背后的职业敬畏意识
失误、敬畏的习惯是不是暂时无法做到呢?那也未必。只要看看举国关注的火箭发射就知道了不是做不到,而在于我们想不想做到。 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刚刚结束,却爆出新闻,在景德镇的一考点,由于上午的四级考试错误播放了下午才将开始的六级试题,两千余名考生……[更多]
刘志权:道德责任的驱动与金钱荣誉无关
英雄本是凡人,他们在特定时刻,受内心的道德观和责任感驱动,做了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与荣誉或金钱无关。 今年的五月格外温暖。到处可见人性的闪光。简单列举,就有佳木斯女教师张丽莉车下救学生;青州军官沈星为救落水儿童英勇牺牲;岷县十五岁女孩梁春霞面对……[更多]
刘志权:骑车副市长触动公车改革之痛
像芜湖的这位副市长一样,骑上自行车,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其实随时可以做到需要拥有的,是一颗赤子之心;需要放弃的,仅是那么一点权力的虚荣。 近期,一张照片风行网络。照片里,一位皮肤黝黑,衣着朴素的父亲,骑行在滚滚车流里。女儿坐在后面,前面车篮里……[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