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北兴构件吊装运输有限公司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发明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上诉案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行政判决书
(2012)高行终字第1056号
上诉人(原审原告)大连北兴构件吊装运输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邓亚平,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张群力,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卢青。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
法定代表人张茂于,副主任。
委托代理人陈龙,该委员会审查员。
委托代理人毛琎,该委员会审查员。
原审第三人大连大金马基础建设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徐世大,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宋春昕。
上诉人大连北兴构件吊装运输有限公司(简称北兴构件公司)因发明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一案,不服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2)一中知行初字第643号行政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2012年6月8日受理本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2年7月4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上诉人北兴构件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张群力,被上诉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简称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委托代理人陈龙、毛琎,原审第三人大连大金马基础建设有限公司(简称大金马基础建设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宋春昕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大金马基础建设公司系专利号为200810012120.8、名称为“预应力方桩的加工方法”的发明专利(简称本专利)的权利人。2011年5月10日,北兴构件公司针对本专利权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无效宣告请求。2011年10月17日,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第17521号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简称第17521号决定),维持本专利权全部有效。北兴构件公司不服第17521号决定,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本专利权利要求1与附件1和附件2相比,区别至少在于:首先在预应力张拉台上摆放四角螺旋箍筋(17)和八角螺旋箍筋(18)和预制桩尖(19),端头模板孔位按照八角形、四角形布置,然后按照孔位在八角螺旋箍筋内八角处穿八角形主筋,再在四角螺旋箍筋内四角处穿四角主筋,主筋两端用锚具锁紧;在张拉台上对主筋进行分阶段张拉,首先张拉到张拉力的10%,将八角螺旋箍筋拔开一定螺距固定,然后再拔开四角螺旋箍筋一定螺距固定,然后再张拉主筋到张拉力的105%,进行锚固。附件1主要是对预应力结构优越性以及先张法施工方法的概要性描述,附件2公开的是空心方桩肋部柱截面的孔位数量及位置,本专利权利要求1为实现安装方便的目的设置相应的穿筋步骤,为实现稳固、安全的目的对主筋进行分阶段张拉,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所披露的技术内容,并不能仅仅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本专利权利要求1所限定的穿筋步骤及分阶段张拉法,因此,本专利权利要求1相对于附件1与公知常识的结合或者附件1与附件2的结合并非显而易见,具备创造性。由于本专利权利要求2-6直接或间接引用权利要求1,在权利要求1具备创造性的前提下,本专利权利要求2-6亦具备创造性。
综上,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一)项之规定,判决:维持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的第17521号决定。
北兴构件公司不服原审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请求撤销原审判决及第17521号决定,判令专利复审委员会重新作出决定,并由专利复审委员会承担本案两审诉讼费用。其理由为:1、从本案专利说明书表述的“背景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及“主要用途”来分析,本案专利所述的背景技术严重滞后于混凝土构件行业的实际背景技术,本案专利相比于实际背景技术没有创造性;2、从本专利权利要求1中四个步骤是所有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施工的必备步骤,也是通用的技术特征,因此,从本案专利的技术方案来看,本专利也不具备创造性;3、即使穿筋和张拉步骤中的具体技术参数虽然没有完全公开在对比文件中,但这些技术参数和通常的预应力施工方案相比,并没有突出的实质性特征和显著的进步。
专利复审委员会、大金马基础建设公司服从原审判决。
经审理查明:本案涉及的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0年7月28日授权公告的名称为“预应力方桩的加工方法”的发明专利(即本专利),其申请日为2008年7月2日,专利号为200810012120.8,专利权人为大金马基础建设公司。本专利授权公告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预应力方桩的加工方法,其特征是:
第一步穿筋:首先在预应力张拉台上摆放四角螺旋箍筋(17)和八角螺旋箍筋(18)和预制桩尖(19),端头模板孔位按照八角形、四角形布置,然后按照孔位在八角螺旋箍筋内八角处穿八角形主筋,再在四角螺旋箍筋内四角处穿四角主筋,主筋两端用锚具锁紧,其中端头模板孔位为排列成大致正方形四条边的孔,每条边上大致均匀分布5个孔,共16个孔,其中正方形四个角上的孔依次相连构成四角形,其余12个孔依次相连构成八角形,其中四角螺旋箍筋和八角螺旋箍筋的位置与端头模板上的主筋孔位相对应;
第二步张拉:在张拉台上对主筋进行分阶段张拉,首先张拉到张拉力的10%,将八角螺旋箍筋拔开一定螺距固定,然后再拔开四角螺旋箍筋一定螺距固定,然后再张拉主筋到张拉力的105%,进行锚固;
第三步浇注:张拉检验合格后,合模进行混凝土浇注,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张放,切断多余主筋;
第四步精整:张放完成后,将桩头预应力筋在构件内切断,桩尖预应力筋切断后用混凝土将筋孔抹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方桩的加工方法,其特征是:第二步张拉:首先张拉内八角主筋两对对边主筋的其中一对主筋到张拉力的10%,进行八角螺旋箍筋的拔开固定,然后再张拉另一对对边主筋到张拉力的10%,再进行四角螺旋箍筋的拔开固定,然后再张拉到张拉力的105%,锚固;其他主筋先张拉到张拉力的10%,再张拉到张拉力的105%,锚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方桩的加工方法,其特征是:第二步张拉:主筋从张拉力10%张拉到张拉力的105%时采用压力控制和伸长量控制双控张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