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问题怎么能够更多地进入公共视野,怎样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力量致力于缩小差距,是关键所在
17日是国际消除贫困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感受六块三”活动,号召公众用6.3元过一天,体验体验,增进对贫困的感受。为什么是6.3元?因为我国尚有1.28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下,人日均收入只有6.3元。
消息传开,应者踊跃。有媒体报道了几名参与者的体验过程:车不开了坐公交;吃仨素包子权当午餐,晚餐吃碗馄饨了事,或者干脆只吃水果……就这么紧巴巴的,还差点儿越“红线”。体验者说,这下可感受到穷苦人的不易了!
有人对此举不以为然。体验到了,又能怎样?城里人过一天苦日子,对贫困人群能有什么实在用途?
要说特有帮助,靠体验一把把贫困给解决了,那是忽悠。消灭贫穷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政策倾斜、资金支持,更需要找到自主造血脱贫的路径。战胜自然条件的贫瘠、还上历史的欠账,需要政府、社会及贫困人群自身的合力,得一步一个脚印地实干。
但是,过一天穷日子的体验,却有它的意义。
首先,它是让贫困人群的生活状态进入大众日常视野的尝试。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主义在都市盛行,网上热议的是长假出国买奢侈品挤破头,电视热播的是 “成功人士” 住豪宅品红酒,贫困人群渐渐变得隐身化、透明化。这种“隐身”是危险的:忽视,往往是歧视、排斥的第一步,也是“仇富”心态的温床。关注困窘,扶助才能更加有力。
更重要的是,它还为换位思考提供了契机。各阶层利益诉求不尽一致,这很正常;但是,分歧如果过大,便有害无益。社会的和谐稳定依赖统筹兼顾各阶层的利益,实现各方均受益的帕累托增进。“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可大舅如果不能体谅二舅的难处,这协调和兼顾的成本就会居高不下。在传统多子女社会里,还有句俗语:要想好,大让小。已经过上不错日子的朋友,体验体验六块三一天的生活,感受感受贫困同胞的不易,有助于形成尊重人家的权益和诉求的心理基础,这对社会的共同福祉自然有好处。
当然,一次活动,即便有用,也有限。贫困问题怎么能够更多地进入公共视野,贫困人群的权益如何能够更好地得到保障,怎样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力量致力于缩小差距,才是关键所在。一次网上广泛响应的体验活动,若能起到“千金买马骨”效应,便算有功德,您说呢?
(原标题:“六块三过一天”有什么用(民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