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帮网 > 法治新闻 > 今日话题 >

万喆:公共知识分子需不媚上、不媚俗

2012年11月05日07:59         环球时报      免费法律咨询     我要评论

   万 喆

  公共知识分子的称呼存在已久,关于知识分子如何承担公共责任也多有争论。事实上,公共知识分子不能被认为是知识分子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而是相对只专注于本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的知识分子而言,具有更为突出的社会、伦理的文化表征。

  公共知识分子,“公”且“共”,这两种特征缺一不可。

  公者,公器也,是指社会共有的制度系统。共者,大众也,是指社会中的民众。知识分子参与公共事务,通常的方式就是提出自己对建设社会共有制度的看法,终极目标是使大众能得到平等的机会,保障幸福有序的生活。

  为了真正承担公共责任,公共知识分子最忌讳的就是将专业变成公共影响力,继而作为自己政治或者经济利益的跳板。因而,公共知识分子应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就需要公共知识分子有“公”心而不媚上,有“共”心而不媚俗。

  有些人对于所有政府决策、规划、方案,无论是否合乎公众利益及长期发展战略,一律报以热烈掌声,为“公”却无“共心”,这不是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

  然而,又有一种更为隐蔽的恶劣风气。有些人,凡是政府颁布的,就表示反对,凡是政府支持的,就激烈抨击。号称代表大众,其实只是媚俗。因为专事反对和专事赞同一样,都是毫不负责任的做法。预设立场的偏激性使其所谓“自由”缺乏了独立精神的基础,变得空洞、浮夸。这种所谓的“大众代表”,往往只代表了部分激进的声音,充其量只是情绪的代表,缺乏理性和思考。多少尖锐却缺乏逻辑的声音,无非是为了一鸣惊人。中国常提倡“文人的骨气”,媚俗与媚上并无二致,谄媚往往都是私利的产物,或是得到私利的途径。

  在这个资讯丰富、物欲横流的年代,做一名纯粹的学者都很难,做一名有坚持、始终独立的公共知识分子就更难。因为公共意味着面对社会,而社会的责任很重,个人收获也许很久不能和付出成正比。然而,任何急功近利,无论以哪种方式,都有负“公知”的名号。

  公共知识分子如同那些工业科技的引领者,往往在社会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敏锐地看到未来发展的道路。这不仅仅需要睿智的头脑、扎实的治学,更需要有冷静的态度、沉思的决心和贯彻始终的坚忍。▲(作者是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相关阅读:

  万喆:“养老”有困境,不必全怪计划生育

  随着强制计划生育执行带来的人文讨论和推迟退休年龄计划引发的经济热议,中国是否应该放开二胎政策以更加激烈的形式又一次回到公众关注的视野中。 过去30多年来,中国的生育率从远高于保持人口稳定比率的2.6降至远低于保持人口稳定比率的1.56。虽然政府对计……[更多]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新闻首页头条推荐: 浙江黑幼托300平米房挤300孩子
网友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我要提问:


推荐律师
新闻排行榜
立法律界评论时讯
视频推荐
视觉焦点
每日推荐
关于法帮网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导航 | 找律师
Copyright© 2002-2015 www.fabang.com 法帮网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1019063号 |
北京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