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王林是否犯罪 法律不应沉默
原标题 [社评:王林是否犯罪,法律不应沉默]
“气功大师”王林看来“摊上大事”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介入把媒体对他的揭露推向高潮,这位“气功大师”很可能“凶多吉少”,他一直宣称拥有超自然力,现在给人的印象是,他连自己也救不了。
媒体纷纷反思王林行骗达官显贵反复得手的原因,一些人指出这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思想和精神空虚,找王林算命求医的有钱有势者也没好到哪去。我们倒是认为,什么时候批评中国社会的精神建设不足都有道理,但王林未必就是很独特的证据。王林不会是中国最后一个行骗得手的“气功大师”,他这种骗子在发达社会也会有同盟军,他们生存在人性和社会各种弱点的结合部。
王林不是气功大师,但他是上述一些关键性弱点的仔细观察者和有效利用者。求官、求财、求健康流行中国社会,它们既取决于每个人的努力,又有个人驾驭不了的“运气”及偶然性。迷信的心理元素在很多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它们很容易在特定情况下被激活,一些有钱有权的人,会对这种心理给予一定的放纵。
气功的超自然力表演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大放异彩”,引来过一些“上当”的反思。在那之后各种“气功大师”的影响力总体上走了下坡路,附着在气功上的那部分社会心理需求分散转向了对“养生大师”等的崇拜。
王林与上一拨非常高调的“气功大师”不同,采取了半隐匿、半宣传的策略。他用半隐匿保持神秘,用半宣传做自我推广。由于今天社会上可以用来支持 “气功崇拜”的资金非昔日可比,王林迅速聚敛了惊人财富,他的贪欲使他开始扮演“气功大师”以外的角色,他不再能驾驭半隐匿、半宣传的平衡,终于露了馅,遭到舆论急风暴雨般的追究。
其实互联网对“表哥”、“房婶”们的揭露已经对社会上的各种大规模非法牟利者发出警告,互联网舆论决不会只清扫腐败官员这一类垃圾,王林成为媒体同互联网舆论配合揪出的非官员“大师级代表”。
王林的“大师声望”已经破产。这不会影响中国人对气功文化的喜爱,事实上,在对气功无法做出科学解释的情况下,多数中国人一方面对气功的特殊功能“宁愿信其有”,一方面对这种功能的夸张描述有所警惕。王林所吹嘘的能力与武功高手们用喉咙顶断长枪的当众表演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如何处置王林呢?除了舆论揭露,最终要让他过法律的关。只要人们的迷信因素在,王林这样的骗子将生生不息。他们未必都构成了犯罪,但王林做得太大,而且游走于官、商和名流之间,他的敛财和以财生财过程有很严重的违法犯罪嫌疑,对他进行司法调查已经顺理成章,他的命运应当由法律决定。
随着中国社会的多元化,我们将越来越难在具体问题上构筑共识,法律在很多时候将成为仲裁的唯一标准。王林是骗子已被舆论广泛认同。有媒体报道,江西高院今日审理王林弟子起诉其诈骗案。他这样的骗子该承担什么样的后果,法律将站出来说话。
相关阅读:
王琳:权益保护不分“官二代”和“陪酒女”
王琳:权益保护不分官二代和陪酒女 这是一份由《潇湘晨报》联合网络媒体所做的调查。当某学校公示受资助学生的隐私信息时,679位受访者中,超六成人认为此举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孩子的隐私权没有得到充分保障。而当一个星二代触犯法律,他的隐私信息……[更多]
王琳:冤狱赔偿标准有无提高空间?
王琳:冤狱赔偿标准有无提高空间? 【原标题:冤狱赔偿标准有无提高空间?】 相对于最低限度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相对于已成宪法原则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赔偿制度还存在着不少可兹改进之处。 2013年5月17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张辉、张高平再审改……[更多]
王琳:“消法”修正不可先为“消委”戴个官帽
原标题 [ 消法修正不可先为消委戴个官帽 ] 在急剧变化的转型中国,后立法时代修法成了主角。近日引发舆论关注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简称消法)修正案草案成了新的例证。举凡后悔权、精神赔偿、惩罚性赔偿、举证责任倒置等等,都在媒体上被反复讨论,甚至……[更多]
王琳:“买断”索赔权无法律依据
本报特约评论员王琳 借助公权力的强势,试图以金钱来封口,只能说是自知理亏。更关键的问题是,法律并不认可这种自愿被强迫的自愿应归依无效。 3月19日,湖北省通山县42岁妇女沈红霞在当地结扎手术后死亡。据死者丈夫透露,事后家属获得补偿100万,分两次给……[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