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定价”关系公租房制度成败
在限价基础上,以支付能力为基准针对不同群体确定不同补贴标准,不仅最能体现保障性住房的本质,也是国际上最普遍、最有效的定价模式
不久前,北京启动最大规模公租房配租。租金相当于周边小区房租的九成,并可申请租金补贴。公租房租金该如何定价,引发热议。
公租房定价的科学与否,是这一社会保障制度成败的关键。比如,上海、昆明一度出现租金高于市场价,导致公租房遇冷空置,使得前期投资收回无望,后续建设受到影响。再如,天津的“每平方米1元公租房”,过低定价引来对公平分配的质疑,客观上也加重了公共财政的负担,不具有可持续性。
从国际经验来看,公租房定价机制有章可循。一方面要遵循保障性原则,定价必须低于市场,保障对象可以承受;另一方面要考虑财政承受能力,除成本回收之外需留一定利润回报社会资本,保证后续开发和运营管理。因此,公租房定价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基于此,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公租房定价采取“最高限价管制模型”,并根据申请家庭的收入、人口等情况,施行差别化定价。
从德国、新加坡和我国香港的实践来看,大都按照不同收入群体的支付能力区别定价。例如,德国《住房金法》规定,居民可以承受的租金一般按家庭收入的25%确定,与实际交纳租金发生的差额,由政府埋单,一般由联邦和州政府各负担50%。新加坡将租赁型的组屋划为两档:月收入800新元以下的家庭,只需缴纳月收入的10%左右作为房租;月收入在800—1500新元的,缴纳总收入的30%左右。香港从2007年开始实施公屋租金调节机制,公租房定价两年调整一次,依据市民收入指数变动而上下调整。
反观国内,目前主要有三种定价模式。一是“成本导向型”,以“成本+基本利润+税金”确定价格。这种方式比较常见,但弊端也很突出。不仅容易造成租金超过同地段商品房房租的怪象,还会导致定价缺乏灵活性,难以反映市场供需变化。二是“市场导向型”。最大优势是与周边租金建立联系,一定程度上反映区位价值,避免两种租金“倒挂”。但劣势在于,当市价偏高时,租金可能超出中低收入家庭支付能力,无法实现政策目标。三是“支付导向型”。如深圳,在略低于周边租金基础上,按租户收入水平分六档发放补助,使得不同群体匹配不同住房。然而,政府对建设成本和租户进行双重补贴,将会加大财政压力。
三种模式各有利弊,均在探索、完善之中。公租房定价合理与否,必须通盘平衡建设成本与财政负担,考虑社会资本的基本利润,还得顾及困难家庭的实际支付能力。因此,在限价基础上,以支付能力为基准针对不同群体确定不同补贴标准,不仅最能体现保障性住房的本质,事实上也是国际上最普遍、最有效的定价模式。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新增廉租房不低于400万套,新增公租房不低于1000万套。如此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怎样定价、怎样补贴,直接影响中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权益。只有平衡定价侧重共性,差别补贴瞄准个体,保障性住房的公平与效率才会在“住有所居”的维度上统一起来。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教授)
相关阅读:
北京公租房承租人籍适龄子女可就近入学
北京公租房承租人籍适龄子女可就近入学 北京就《关于加强本市公共租赁住房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意见》征求民意。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承租公租房的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可在公租房所在地按规定就近入学。公租房所在区县政府将本市承租家庭纳入网格化社会管理服……[更多]
河南实施公租房新政:申请公租房无收入、户籍限制
河南实施公租房新政:申请公租房无收入、户籍限制 从7月起,河南实施公租房新政:降低公租房准入门槛,群众申请公租房没有收入、户籍限制。 为加大中低收入人群居住保障力度,从2011年起,河南省政府明令:今后,商品住房开发要按照不低于规划建筑面积10%的比例配建……[更多]
叶祝颐:蚁族“越搬越贵”,需公租房解忧
由于北京整体房租相比三四年前涨幅惊人,大多数蚁族都经历过几次搬家,他们的共同感受是越搬越远,越搬越贵。一些距离北京市区更远、隐藏在繁华都市背后嘈杂、混乱的村落,陆续成为新的蚁族聚居地。(1月20日《华夏时报》) 读罢这样的新闻让人心酸。房租飞涨……[更多]
敬一山:非京籍申请公租房最好全市统筹
公租房的目的,是一种照顾弱势群体的公共保障服务,不能以保障对象是否对本区有用为唯一考量。 据报道,石景山区成为北京市首个出台外地户籍在京工作人员申请公租房标准的区县:在区内连续稳定工作5年以上,能够提供纳税、社保等相关证明的外地户籍人士,就……[更多]
岳中云:公租房面向外乡人是善待也是责任
城市公租房对外乡人开放,即是这样的善待。不是恩赐,而是基于责任与良心的基本权益保障。 离开本土,你就成了外乡人。在陌生城市谋生,看起来只是为了生计,但你的谋生却参与了这座城市的正常运行,为它的发展进步贡献了力量。那么,这座城市善待你,是它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