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摔童案已判暴力犯罪反思不能停
一纸死刑判决在肉体上清除了某个暴力犯罪的主体,但却无法从根源上探寻犯罪的社会原因,并开出有针对性的药方。因此,不能终止我们对极端暴力犯罪根源的追问。
如很多人预料的那样,备受关注的北京大兴摔死女童案一审宣判,北京市一中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主犯韩磊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意料之中的死刑判决,在给受害人家属带去一点点慰藉之后,留给大众的却是更多的痛楚与无奈。
现代社会,死刑是一个争议颇多的话题。对极端恶劣的犯罪分子判处死刑,最直接的功能仍在于对同态复仇的心理慰藉,它让受害人及其亲属得到一时的精神补偿,但暴力犯罪所撕裂的伤痕却并未得到有效的医治,甚至因为犯罪造成的物质上的损失有时都难以弥补。从死刑的局限性来看,摔童案的死刑判决,虽然与舆论的期待相吻合,也满足了受害人的心理诉求,但因此造成的社会裂痕,却无法在司法裁判中得到修复。
如果把犯罪现象当做是对正常社会关系的破坏,那么对犯罪的司法追究有时并不能完成对犯罪后果的救赎,它甚至在某种意义上造成另一种社会创伤。摔童案中,单纯的司法评判只会考虑被告人是否意识清醒,主观上是否知道所摔的是孩子;至于被告人为何如此泯灭人性地暴力行凶,法院在判决中所形容的四个“极”字的犯罪恶性从何而来,这样的社会暴戾之气又该如何消解,法官无能为力作出回答。一纸死刑判决在肉体上清除了某个暴力犯罪的主体,却无法从根源上探寻此类暴力犯罪的社会原因,并开出有针对性的药方。
所以说,即便各方都对摔童案的判决结果表示认同,也不能终止我们对极端暴力犯罪根源的追问。而剖析每一桩悲案的发生逻辑,表面上都有犯罪个体的心理因素,但更深层面则反射出我们所赖以生活的这个社会,缺乏对类似犯罪个体充分的关注和包容,缺乏对个体极端暴力心理的疏导和矫治。客观上分析,每个正常的社会都存在一定量不正常的人,他们构成了社会所应当特别帮扶的对象,如果不能及时通过一定的社会机制,将他们引导到正常的生活轨道,这些人便很容易成为我们身边的“定时炸弹”。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社会上客观存在的一些“病人”如果长期得不到救治,那些原本不具有多少犯罪倾向的人就可能滑向暴力犯罪的深渊。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每一个向往社会安定的人,都是社会本身;我们对待身边人尤其是那些“看不顺眼”的人的态度,就构成了一种看不见的社会机制;而我们从暴力犯罪中所遭受到的伤害,也都最终与我们如何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息息相关。相关报道见今天A12、A13版 本报特约评论员傅达林
相关阅读:
北京摔童案受害人家属放弃索赔 死者颅骨崩裂
昨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该案主犯韩磊(右)死刑。对被告李明执行有期徒刑5年。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新京报讯 备受关注的北京大兴摔死女童案昨日一审宣判,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该案主犯韩磊死刑。法院同时裁定准受害……[更多]
京华时报:摔童案中的辩护也是一堂法律课
京华时报:摔童案中的辩护也是一堂法律课 如果对案件的定性和判决有足够的逻辑支撑,如果能够在法律的专业知识与大众的朴素正义观之间搭建起顺畅的沟通桥梁,也就更容易增强司法结论的可接受性和权威性。 备受社会关注的大兴摔死女童案昨日公开开庭审理,涉……[更多]
北京摔童案嫌犯称未认出女童因近视眼且喝了酒
新京报讯 昨日,曾引起广泛关注的大兴摔童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检方建议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嫌疑人韩磊死刑。在庭审中,女童家属委托律师请求判处韩磊死刑立即执行并索赔273万元,韩磊则表示自己是近视眼且当时喝了酒,以为对方推的是购物车,……[更多]
李晓亮:当街摔童,人性暴虐何至于斯?
李晓亮:当街摔童,人性暴虐何至于斯? 原标题 [当街摔童,人性暴虐何至于斯?] 23日晚,北京大兴区两名驾车男子与一手推童车的女子发生争执,男子韩某殴打女子,并抱出童车中女童,重摔在地,后被刑拘。截至昨下午,孩子仍在紧急抢救,曾多次呼吸中断。(7月25……[更多]
当街摔童的戾气从何而来
陆文江:当街摔童的戾气从何而来 当街摔童的案例固然极端,但其中折射出的戾气之害却有普遍性。成人社会的负情绪,又何尝不在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伤害着孩子们? 日前,一个母亲手推载有两岁孩子的童车,经过大兴区庑殿路一个公交车站时,因为停车问题与驾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