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出公告明确表示,牙膏生产企业不得使用二甘醇作为原料。同时,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有关负责人向《市场报》记者表示,长期使用二甘醇含量低于15.6%的牙膏,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质检总局未建议在售含二甘醇牙膏下架,消费者可以放心使用。消费者如何看待此事呢?
消费者长了心眼
《市场报》记者到北京的一些超市采访时,看到部分超市含二甘醇原料的牙膏仍有销售,但消费者在买牙膏时都长了心眼,不再选购二甘醇作为原料的牙膏了。
在万客隆超市,记者随访了一位中年妇女,她说:“我不信国家质检总局说二甘醇含量低于15.6%的牙膏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那干吗还发出公告不允许牙膏生产企业使用二甘醇作为原料?这个规定到底起什么作用?一边规定不允许生产;一边还在继续销售。国家质检总局的标准令人费解。我肯定不会买含二甘醇原料的牙膏了。”
双重标准让人费解
国家质检总局在明确牙膏生产企业不得使用二甘醇为原料的前提下,同时建议消费者放心使用与不建议二甘醇牙膏下架的表态,实在让人费解。
不知国家质检总局让消费者放心使用二甘醇牙膏的表示,到底能会有多少消费者认同,不过以一般社会常识讲,如在有选择的市场条件下,绝大多数消费者肯定会对是否使用含二甘醇牙膏作出有利于自己并风险最小的选择。
比二甘醇更不让人放心
只要对这次二甘醇牙膏风波有所关心的人都了解,中国目前的牙膏出口数量在世界名列前茅,虽然这次美国、巴拿马等国家禁售二甘醇牙膏,可以说除有标准不同原因外,还有一定的贸易壁垒色彩。可不管怎么说,人们还是可以明显看出,国家质检总局对使用二甘醇的禁令的确也是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然而,令人迷惑不解的是,在作出禁止使用二甘醇决定的同时,却让国内的消费者放心使用。对此且不说在市场效果上会有多少消费真的能放心,就是在政策的社会效应上,也着实让人觉得国家质检总局此举有着浓厚的双重标准色彩。老实说,如此的决定不仅存在明显矛盾,且决定背后的行政理念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比二甘醇牙膏更让人不放心。
虽然在国家质检总局的二甘醇禁令与“不下架”之间,在法律上或许没什么问题。但以市场的观点看,二甘醇牙膏到底是否应该下架的选择,是否由相关的生产企业自己作出决定更好?因为在市场竞争的情况下,牙膏的下架与否,相关生产企业自会在有关损失与消费者反应,以及对企业形象影响之间权衡后作出选择,作为“理性人”的牙膏生产企业肯定不会做亏本买卖。而国家质检总局的“未建议”下架表态,不仅让人会对行政部门在对企业与消费者利益关系的取向上产生负面联想,而且也会因为如此的行政不当而使市场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本不应有的扭曲。
相关链接:二甘醇触动标准之痛
二甘醇使用20年
据国家质检总局的调查,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牙膏只有30%的牙膏中含有二甘醇。
据中国牙膏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早期国内生产牙膏企业使用甘油作为牙膏中的保湿剂,后来由于国内甘油供应不足,进口价格较高,国内企业开始用二甘醇和甘油的混合体作为牙膏的保湿剂。二甘醇使用近20年来,从未发现过问题。近年来,随着二甘醇的价格不断攀升,每吨已达1.1万至1.2万元,比其他保湿剂贵一倍左右。因此,大部分企业放弃使用二甘醇,转而使用甘油和山梨醇作为替代品。
事实上,二甘醇在牙膏中的位置完全可以被无毒但价格略高的甘油所代替。
出口损失上千万美元
6月底,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秘书长相建强向媒体透露,由于二甘醇风波,牙膏行业的出口损失预计达上千万美元。
据报道,改用牙膏用甘油只会使每支牙膏成本增加几分钱。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价格低廉但同样无毒的山梨醇也可以作为备选。
为了给每支牙膏节约几分钱成本,结果给整个行业带来上千万美元的损失,这样的代价值得吗?
上海白猫股份有限公司总经办顾姓负责人表示,自2007年5月21日起,白猫公司生产的所有牙膏产品均不再使用二甘醇。
此外,广州立白集团也宣布,旗下的蓝天、蓝天六必治、立白3款牙膏,现有成分中已经不含二甘醇。
平均标龄10年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二甘醇事件实际上体现的是中国牙膏标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存在冲突,我国使用的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还是10年前的标准。
国家标准委主任刘平均说:“目前我们国家的标准制定过程太长,平均标龄在10年,有的标准的标龄甚至达到了12年,而国外的标准一般标龄都是四五年。所以,国外标准在一些指标上要比国内标准先进。”
此外,据介绍,目前国家标准委联合卫生部正在就专家做出的流行病学报告,紧急制定牙膏中二甘醇等各种牙膏成分限量的国家标准。
不过,有关专家强调:解决问题的关键还要看企业的表现,不要一味指望国家标准。标准都是最低保证线,如果企业只是满足于最基本的要求,是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的。只有将老脑筋转一转,学会与时俱进,才能追上国际化脚步。企业只有踏踏实实生产,造出优质产品才是最重要的事。毕竟,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是根据质量来选择的。
相关阅读:
青海省工商局、青海省消协2013年消费维权工作综述
工商执法促维权,消协调解抓维权,行政约谈助维权,消费监督强维权这是全省工商系统和各级消协组织整合消费维权资源、完善消费维权机制、提升消费维权效能的有力体现和深刻诠释。多年来,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青海省消费者协会以更加有为强化消费维权为主……[更多]
半数消费维权案需法院强制执行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在两会期间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的《2010-2013年人民法院维护消费者权益状况》白皮书显示,近四年来接近一半的消费纠纷案件需要法院强制执行。 最高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介绍,2010-2013年地方各级法院审理各类涉及消费者权益的……[更多]
调查显示:女性消费维权意识相对薄弱
调查显示:女性消费维权意识相对薄弱 新华网南京3月13日电(记者 潘晔)随着315的临近,电商消费类投诉再次成为焦点话题。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最新统计显示,2013年通过在线递交、电话、邮件、即时通讯等多种形式,共接到全国各地用户的电子商……[更多]
最高法:近4年半数消费维权案需法院强制执行
南都讯 记者王殿学 实习生 王安琪 发自北京 昨天,最高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0-2013年人民法院维护消费者权益状况》白皮书。白皮书显示,近四年来接近一半的消费纠纷案件需要法院强制执行。据了解,这是最高法院首次在两会期间举行新闻发布会。 最高……[更多]
如何解决消费维权面临的问题
如何解决消费维权面临的问题 中国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消费者投诉热点和难点问题主要表现在:农资类群体投诉增加,农民受损害情况严重;一些房地产项目存在虚假宣传、合同陷阱、质量低劣、面积缩水和物业配套跟不上等问题,引发消费者群体投诉;汽车质量和售后……[更多]
消费维权:消费者收集证据的方法
消费者收集证据的方法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的规定,消费者向人民法院提出消费者权益争议纠纷的诉讼时,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必须提供相应的证据,加以证明,既要提出当事人之间存在民事法律关系的事实:同时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