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鉴定在刑事诉讼法中的定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05年2月28日作出了《关于管理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这个“决定”对司法鉴定的性质、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员作了重新界定,这对于笔者目前正在进行的“再修改” 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了体现“决定”的精神,在笔者主持的“刑事诉讼法(第二)修正案学者拟制稿”(下称“拟制稿”)中,对有关刑事司法鉴定的规定作了重新设计。鉴定不再是侦查行为的一种,也不再是司法机关的专属权利。
无论是79年刑事诉讼法还是96年刑事诉讼法,都把鉴定规定为侦查行为之一种,特指侦查机关指派或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就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科学鉴别和判断并作出鉴定结论的侦查活动。对鉴定的这种定位,使鉴定一直成为侦查机关的一个特权领域,使侦查机关的“自鉴自证”获得一种合法包装,法律虽然赋予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的权利但并无实际意义,且鉴定人往往因其身份特殊而不到庭接受质询,鉴定结论又总以“科学的法官”的面目进入诉讼,致使一些错误的鉴定结论总是顺利地成为庭审法官认定事实的根据。实践中,不少错案的“罪魁祸首”就是这种错误的鉴定结论。
法院系统原来也有少量法医之类的鉴定人员,他们主要是被指定进行有关伤情方面的重新鉴定,所作的鉴定结论一般都被庭审法官采信作为定案的依据。这使法院同样存在“自鉴自证”的问题,影响法院作为裁判者的中立形象。
“刑事诉讼法第二修正案学者拟制稿”中,仍将“鉴
定结论”列为证据的一种,这与传统规定并无不同。但在侦查程序中已将鉴定作为侦查行为之一种的规定取消,而在“证据编”的“证据的收集”这一章中设专节 “鉴定结论的收集”,对鉴定问题作出规定。这样规定并不否定侦查机关运用技术手段对与案件有关的物证进行检验。笔者把这种检验界定为“技术侦查行为”。具体条文设计是:“公安机关设立的技术侦查部门,可以对收集到的与案件有关的物证进行检验,为确定侦查方向,进一步开展侦查工作提供依据。检验时,应当保留能够用于委托鉴定或者重新鉴定的检材。”这里明确划清了一条界限:侦查机关的技术部门对物证的检验结果,只是为侦查人员确定侦查方向,确定犯罪嫌疑人服务,不再是诉讼意义上的鉴定结论,不具有证据资格,如果考虑这种检验结果将来要作为认定案件中某个事实的依据,侦查机关应当委托经合法登记的鉴定机构中具有相关业务能力的鉴定人进行鉴定,鉴定人所作的“鉴定结论”才能作为诉讼证据使用。因此公安机关的技术部门在进行物证检验时,应当保留用于委托鉴定或者重新鉴定的检材。
相关阅读:
司法鉴定折射出的司法改革
司法鉴定折射出的司法改革 改革体制,是司法鉴定改革的关键和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分别通过规定鉴定组织、鉴定人、鉴定监督、鉴定组织和鉴定 人法律责任等事关司法鉴定工作的核心性体制事宜,基本安排了符合我国现阶段司法状……[更多]
制定出台《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背景和意义?
制定出台《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基本定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可以说,基本上适应了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乃至法制建设的需求,在特定历史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更多]
司法鉴定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区别
司法鉴定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区别 一、必须由法院指派或委托;技术鉴定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或由卫生行政部门移交医学会鉴定; 二、司法鉴定可以由医学会鉴定,也可以由其他鉴定机构鉴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只能由医学会组织鉴定; 三、非医学会组织的司法鉴……[更多]
刍议保外就医的司法鉴定管理
刍议保外就医的司法鉴定管理 保外就医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监外执行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监外执行,是指对于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罪犯,因患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怀孕或正在哺乳 自己婴儿的妇女,以及生活不能自理且不具社会危害性的罪犯,经批准暂予……[更多]
人民日报:从司法鉴定看司法改革
人民日报:从司法鉴定看司法改革 2005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管理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司法鉴定体制改革取得了标志性成就。 改革司法鉴定体制,是司法鉴定改革的关键和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