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交通事故中人身损害赔偿的界定

2014年09月16日17:10        法帮网      法律咨询     我要评论

   关于交通事故中人身损害赔偿的界定

  2006年04月24日新浪网转发了《工人日报天讯在线》的一则新闻《山东将根据受害人收入确定》,报道中称山东省将于今年5月1日实行新的2006年山东省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有关费用计算标准。据悉,该新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的。新标准实行后,山东省发生交通事故后,“交警部门将根据事故受害者从事行业及其所在地的平均收入为标准,核算交通事故责任者应承担的损害赔偿金数额。损害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丧葬费、死亡补偿费、住宿费和财产直接损失等。以误工费为例,依据规定:‘当事人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三倍以上的,按照三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国营同行业的平均收入计算。’”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交通事故的赔偿标准都是按“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来计算的,这种计算方法在最近几年引发了“同人不同命”的讨论,原因是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的计算标准不同,城市户口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农村户口则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标准计算,由于城镇居民收入明显高于农村居民,由此造成了在交通事故中赔偿数额的差异,也就是近年来被一直提及的“同人不同命”。前段时间,合肥有三名少女因交通事故死亡,其中两名是城镇户口的赔偿数额是20万,而另一名农村户口的却只得到9万多的赔偿金。还有人为了获得更多的赔偿金,就在受害人死亡后去申请农转非,只为获得更多的赔偿金。诸如此类的案例,近年来越来越多,引发的是更强烈的“同人不同命”的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给予每个公民平等的权利,可现在人身损害赔偿却是根据受害人的户口来定赔偿的数额,山东虽然改为根据受害人的收入而定,却也一样是换汤不换药,谁都知道城镇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农村。难道我们能根据一个人的收入或者户口来评定其对社会的贡献?难道收入低的或农村户口在平时消费或者各种交费中就能够价钱低或者少交费吗?生命是无价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平等的生命主体,在交通事故中不幸逝去的生命,赔偿只是对其家属的一个告慰。而现在赔偿数额的不合理化,却是对死者及其家属的不公平待遇,死者无法享受到《宪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前一律平等”的权利,是对死者家属的再一次打击。就拿上面案例中的三名少女来说,她们在同一所学校中就读,难道学校会因为其户口不同而收费不同,这明显不可能。

  《宪法》第五条第三款“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而关于交通事故赔偿的相关法律法规都明显违反了《宪法》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按照法律程序都应该认定该法律法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专家说这是根据中国的国情及人民的生活水平制定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笔者认为无论是什么样的源由都不能违背《宪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基本原则,应当注重对生命逝去的同情及告慰,这也是人道主义的一个体现。有人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基本原则,在交通事故中应该是不分对象的全部赔偿。笔者完全同意这种观点,这样才能体现出《宪法》的威严,才足以维护公民的权利及对生命的尊重。

  2006年04月24日新浪网转发了《工人日报天讯在线》的一则新闻《山东将根据受害人收入确定》,报道中称山东省将于今年5月1日实行新的2006年山东省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有关费用计算标准。据悉,该新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的。新标准实行后,山东省发生交通事故后,“交警部门将根据事故受害者从事行业及其所在地的平均收入为标准,核算交通事故责任者应承担的损害赔偿金数额。损害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丧葬费、死亡补偿费、住宿费和财产直接损失等。以误工费为例,依据规定:‘当事人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三倍以上的,按照三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国营同行业的平均收入计算。’”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交通事故的赔偿标准都是按“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来计算的,这种计算方法在最近几年引发了“同人不同命”的讨论,原因是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的计算标准不同,城市户口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农村户口则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标准计算,由于城镇居民收入明显高于农村居民,由此造成了在交通事故中赔偿数额的差异,也就是近年来被一直提及的“同人不同命”。前段时间,合肥有三名少女因交通事故死亡,其中两名是城镇户口的赔偿数额是20万,而另一名农村户口的却只得到9万多的赔偿金。还有人为了获得更多的赔偿金,就在受害人死亡后去申请农转非,只为获得更多的赔偿金。诸如此类的案例,近年来越来越多,引发的是更强烈的“同人不同命”的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给予每个公民平等的权利,可现在人身损害赔偿却是根据受害人的户口来定赔偿的数额,山东虽然改为根据受害人的收入而定,却也一样是换汤不换药,谁都知道城镇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农村。难道我们能根据一个人的收入或者户口来评定其对社会的贡献?难道收入低的或农村户口在平时消费或者各种交费中就能够价钱低或者少交费吗?生命是无价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平等的生命主体,在交通事故中不幸逝去的生命,赔偿只是对其家属的一个告慰。而现在赔偿数额的不合理化,却是对死者及其家属的不公平待遇,死者无法享受到《宪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前一律平等”的权利,是对死者家属的再一次打击。就拿上面案例中的三名少女来说,她们在同一所学校中就读,难道学校会因为其户口不同而收费不同,这明显不可能。

  《宪法》第五条第三款“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而关于交通事故赔偿的相关法律法规都明显违反了《宪法》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按照法律程序都应该认定该法律法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专家说这是根据中国的国情及人民的生活水平制定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笔者认为无论是什么样的源由都不能违背《宪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基本原则,应当注重对生命逝去的同情及告慰,这也是人道主义的一个体现。有人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基本原则,在交通事故中应该是不分对象的全部赔偿。笔者完全同意这种观点,这样才能体现出《宪法》的威严,才足以维护公民的权利及对生命的尊重。

  相关阅读:

  安徽合肥婚姻家庭律师推荐: 罗远水律师

  安徽合肥婚姻家庭律师推荐: 罗远水律师 罗远水律师 安徽 合肥 手机号码:13966377656 执业证号:13414200410122381 执业机构:安徽蒋平华律师事务所 专长领域:婚姻家庭 劳动纠纷 抵押担保 合同纠纷 人身损害 地 址:安徽省巢湖市健康东路80号市商务局大楼……[更多]

  相关阅读:

  对发生交通事故的前期处置

  对发生交通事故的前期处置 对发生的前期处置 1.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 作为司机,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要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必须移动时应当 标明位置),迅速报告公安机关或执勤民警,听候处理;过往车辆驾驶人员和行人也应予以协助。 2.怎样保护……[更多]

  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标准升格 伤残分类完善 条款操作性强

  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标准升格 伤残分类完善 条款操作性强 道路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不再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说了算。自本月1日零时起,凡在本市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一律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GB18667-2002)》(……[更多]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等级划分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等级划分 一级伤残划分依据 a. 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全靠别人帮助或采用专门设施,否则生命无法维持; b. 意识消失; c. 各种活动均受到限制而卧床; d. 社会交往完全丧失。 二级伤残划分依据 a. 日常生活需要随时有人帮助; b. 各种活动受限……[更多]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及其时限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及其时限 1、检验、鉴定、评估机构、人员接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派、委托或者当事人委托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检验、鉴定、评估。检验、鉴定、评估结果确定后,应当出具书面结论,由检验、鉴定、评估人签名并加盖机构印章。 2、公安……[更多]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知识首页头条推荐:2015我国法律对城镇居民房屋的补偿方式
网友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我要提问:
免费向在线律师咨询:
推荐律师 更多律师>>
按地区找律师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知识排行榜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推荐知识
在线免费咨询
关于法帮网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导航 | 找律师
Copyright© 2002-2015 www.fabang.com 法帮网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1019063号 |
北京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