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乱公共秩序处罚案中的第三人

2015年05月12日14:55        法帮网      法律咨询     我要评论

  扰乱公共秩序处罚案中的第三人

  行政处罚案件中,只要存在特定的被侵害者,无论哪一方提起行政诉讼,未起诉的另一方都应当作为第三人。如何判断存在被侵害者呢?一般认为,应以行政处罚决定所认定的违法行为侵害的客体作为标准。如果违法行为侵害的是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如盗窃、诈骗、殴打等行为,被侵害者有明确的对象,此类案件中应当追加第三人,如遗漏追加第三人,即违反法定程序;如果违法行为侵害的是社会公共秩序,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处罚条例》(以下简称《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的行为,则没有特定的被侵害者,该类案件中即没有第三人。应当说,上述标准是比较科学的,但并不全面,主要的问题在于:违法行为侵犯的客体并不一定是单一的,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中也可能有特定的被侵害者。

  依据法理,违法行为侵犯的客体,是指违法行为所侵犯的某种特定法益,由于违法行为的复杂性,有些违法行为所侵害的法益往往不是一个,属于复杂客体,在根据违法行为侵害的法益的种类进行分类时,是以违法行为侵害的主要法益作为标准。因此,侵犯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其侵害的主要法益是社会的公共秩序,但并不排除其侵害其他法益。下面以《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中规定的寻衅滋事行为为例作一分析。

  寻衅滋事行为,一般体现为下列情形:随意殴打他人;追逐、拦截、辱骂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混乱。前三种情形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的殴打他人、侮辱他人、损坏公私财物的违法行为相类似,比如随意殴打他人和殴打他人,客观上实施的行为是相同的,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之所以定性却不相同,是因为从违法行为人的主观方面而言,随意殴打他人的行为行为人,他并非要侵犯特定人的人身权,他只是以殴打他人的行为方式表现出他对社会公共秩序的藐视,殴打他人只是其实施违法行为的手段,故法律上认定其侵害的主要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对他人人身权的侵犯只是作为次要客体,而殴打他人的违法行为人主观上就是要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其侵害的客体是单一的。但不可否认,无论是随意殴打他人还是殴打他人,从被殴打的人的角度而言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其遭受的损害都是特定的,即人身权被侵犯,都是被侵害人。因此,在寻衅滋事行为中,被殴打的人、被侮辱的人和财产被损坏的人也是被侵害人,公安机关对违法行为人的处罚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其应当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诉讼。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政处罚案件中,并非一定不存在第三人。是否需追加第三人,主要取决于该违法行为在客观上是否侵犯了特定人的合法权益。

  相关阅读:

  打多大麻将会被治安处罚

  打多大麻将会被治安处罚 打个麻将算赌博 ? 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 “... 参与赌博 赌资 较大的,处 5 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 情节严重的,处 10 日以上 15 日以下拘留, 并处500 元以上3 000 元以下罚款。 ” 什么是 “ 赌资较大 ”? 公安部从……[更多]

  时爱民不服漳州市公安局芗城分局以扰乱机关工作秩序对其治安处罚决定案

  时爱民不服漳州市公安局芗城分局以扰乱机关工作秩序对其治安处罚决定案 「案情」原告:时爱民,女,32岁,福建省漳州市港航管理处职工,住漳州市芗城区解放路翻身巷二幢202室。 被告:漳州市公安局芗城分局。法定代表人:张国和,局长。 1990年7月,时爱民因……[更多]

  治安处罚追诉期

  治安处罚法规定:“第二十二条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例如:我看到某人违反治安处罚法,但是没有报告公安机关,六个月以后我报告给了公安机关,这时此人不会受到处罚。可以这样理解吗? 问题补充:我指单次的违法行为……[更多]

  治安处罚追诉期

  治安处罚法规定:“第二十二条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例如:我看到某人违反治安处罚法,但是没有报告公安机关,六个月以后我报告给了公安机关,这时此人不会受到处罚。可以这样理解吗? 问题补充:我指单次的违法行为……[更多]

  治安处罚追诉期

  治安处罚法规定:“第二十二条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例如:我看到某人违反治安处罚法,但是没有报告公安机关,六个月以后我报告给了公安机关,这时此人不会受到处罚。可以这样理解吗? 问题补充:我指单次的违法行为……[更多]

  治安处罚追诉期

  治安处罚法规定:“第二十二条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例如:我看到某人违反治安处罚法,但是没有报告公安机关,六个月以后我报告给了公安机关,这时此人不会受到处罚。可以这样理解吗? 问题补充:我指单次的违法行为……[更多]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知识首页头条推荐:2015我国法律对城镇居民房屋的补偿方式
网友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我要提问:
免费向在线律师咨询:
推荐律师 更多律师>>
按地区找律师
治安处罚知识排行榜
治安处罚推荐知识
在线免费咨询
关于法帮网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导航 | 找律师
Copyright© 2002-2015 www.fabang.com 法帮网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1019063号 |
北京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