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不乱的精神,带来生还希望
本期介绍:5 月27日,在安徽滁州,90后女孩程晨夜晚独自回家,岂料在乘电梯时遭遇陌生男子抢劫。该男子当时持约10厘米的匕首抢劫,在危急时刻,女孩并不慌张,反而显得极其淡定。机智的女孩抓住机会与劫匪进行攀谈,甚至还非常贴心的带着劫匪到楼下买创可贴为他疗伤,并坚称不会报警。劫匪或许是没想到女孩的反应,或是被女孩突如其来的关心感化,最终心软并放弃抢劫,只是留下一句“算了”便转身离开。

法帮网: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做客法帮《法律大家谈》,本期的嘉宾律师是来自山西日月明律师事务所武子雄律师,您好武律师!欢迎做客法帮《法律大家谈》。
武子雄律师:大家好,我是山西日月明律师事务所律师武子雄,很高兴来《法律大家谈》与大家探讨法律问题。
法帮网:上述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最后并未实施犯罪,他的行为是不是属于犯罪中止?什么是中止犯罪?
武子雄律师:本案中犯罪嫌疑人主动放弃犯罪,对受害者也未造成伤害,属于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法帮网:请问武律师,刑法中犯罪中止的类型有哪些?
武子雄律师:犯罪中止有“自动放弃犯罪”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两种类型。 自动放弃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出于自身意志而放弃犯罪的行为,所谓出于自身意志,是指犯罪分子出于自身认识的主观因素,而非出于非主观因素的外在因素而自动放弃犯罪的。如某人意欲行凶杀人,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出于自身原因而放弃了行凶杀人的犯罪行为,某人的行凶杀人犯罪行为目的未达到,未达到目的的原因不是外在因素所致,而是在完全有条件达到行凶杀人的犯罪目的之前,出于主观原因而自动中止,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出于自身的原因结束了犯罪行为,同时又积极作为、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如某人意欲行凶杀人,并向被害人背后猛刺一刀,致被害人重伤,丧失反抗能力,这时他完全有条件再向被害人刺一刀、二刀……,直到被害人死亡,但他在猛刺一刀后,由于自身原因,仍掉杀人的刀,背起被害人直奔医院,由于抢救及时被害人脱离危险并康复,犯罪分子在有条件杀死被害人时自动放弃行凶杀人目的而积极抢救被害人,有效地制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法帮网:我们都知道,犯罪中止是因为罪犯自身的原因或是外在原因的影响而发生的。那么,犯罪中止的特征是怎样?
武子雄律师:犯罪中止的特征有中止的时间性、中止的自动性、中止的客观性和中止的客观性四个特征。
1、中止的时间性,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在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之后、犯罪呈现结局之前均可中止。中止的时间性,是由中止的有效性决定的,即放弃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决定了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中止不能发生在既遂之后,但如果对犯罪既遂缺乏合理解释,也可能人为地限制中止的成立范围。
2、中止的自动性,成立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在主观上的区分标志。
3、中止的客观性,中止不只是一种内心状态的转变,还要求客观上有中止行为。中止行为分为两种情况:行为未实行终了、只要不继续实施就不会发生犯罪结果时,中行为表现为放弃继续实施犯罪行为;行为实行终了、不采取有效措施就会发生犯罪结果的情况下,中止行为表现为采取积极措施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4、中止的有效性,不管是哪一种中止,都必须没有发生行为人原本所追求的、行为性质所决定的犯罪结果。行为人虽然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采取措施防止结果发生,但如果发生了行为人原本所追求的、行为性质所决定的犯罪结果,就不成立犯罪中止。
法帮网:犯罪嫌疑人,在犯罪过程中主动放弃犯罪,对受害人也未造成伤害的,这样的情况在处罚上是怎样规定的?
武子雄律师:《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根据本款规定,对中止犯的处罚是:(一)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免除处罚;(二)对已经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减轻处罚。
法帮网:很多人认为,既然犯罪嫌疑人并未对女孩造成伤害,女孩就不应该报警。武律师对这种说法怎么看?
武子雄律师:很多人可能认为,几人犯罪嫌疑人悬崖勒马,就应该给它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这种认知是错误的,不管他的犯罪中止,是否对受害者造成伤害,他都已经构成了犯罪,只是犯罪的性质改变了而已,但不能磨灭他犯罪的行为。这一次是女孩的机智阻止了他犯罪的脚步,如果不报警,他再次进行犯罪,那就悔之晚矣了!
法帮网:很多人在遭遇到抢劫,往往六神无主,非常害怕。那么武律师,在遇到抢劫时应该怎样应对?
武子雄律师:遭遇抢劫,首先要保持镇静自若的心态,冷静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对比双方的力量,针对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对策,千万不要表现出惊慌失措的样子,这样歹徒就很容易下手。如有可能僻开的坏人的正面交锋,就要尽量的僻开,向人多或有灯光的地方奔跑或者跑进商店。在遭遇抢劫时不可一味求饶。让坏人觉得你一味可欺。在可能的情况下对坏人进行心理刺激或理智周旋。当坏人心理上有所放松时,乘机跑掉。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有可能,就要大声的呼救,或故意与作案者高声说话或做些动作引起旁边人的注意,从而达到自救目的。面对自己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应勇敢地进行防卫,可用身边的砖头进行自卫,这样可以引起来援助者。最后,要及时报案。不管是抢劫中止,还是犯罪嫌疑人逃跑都要及时报案,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力,让法律为自己 主持公道。
法帮网:聚焦法帮说法 解读热点民生。《法律大家谈》栏目感谢各位网友的支持。再次感谢武子雄律师的参与。在此,也希望您对我们栏目提一些意见或者建议,以促进我们更好的为律师和公众服务。
武子雄律师:作为《法律大家谈》的老朋友,我很感谢这档栏目为我提供了和众多网友互动交流的平台,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栏目越办越好,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参与进来!感谢法帮网!感谢各位网友!谢谢!

钱财是身外之物。遇到抢劫,正确的办法是,你拿出钱包里的钱,然后向空中一撒,接着拔腿就跑。此时歹徒的反应是赶紧捡钱然后逃跑。歹徒最怕你把别人招来,一旦你大声喊叫,或是言语斥责对方,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相关阅读:
犯罪中止的特征
犯罪中止的特征 刑法第24条第一款规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特征如下: (一)中止的时间性 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在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之后、犯罪呈现结局之前……[更多]
共同犯罪中犯罪中止应如何来认定?
共同犯罪中犯罪中止应如何来认定?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一般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以上……[更多]
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
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 共犯中止是指在共同犯罪中,部分犯罪人自动中止犯罪的行为。应当视情况区别对待: (一)在简单共同犯罪中,共犯都是实行犯,共犯中有一人决定中止后,然后极力劝说其他人放弃犯罪,如果其他人接受了劝告,放弃本来可以继续下去的犯罪,全……[更多]
什么是犯罪中止
什么是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有“自动放弃犯罪”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两种类型。 一、自动放弃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出于自身意志而放弃犯罪的行为,所谓出于自身意志,是指犯罪分子出于自身认识的主观因素,而非出于非主观因素的外在……[更多]
什么是犯罪中止
什么是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犯罪中止有“自动放弃犯罪”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两种类型。 一、自动放弃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出于自身意志而放……[更多]
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
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彻底中止犯罪的意图,即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更多]
犯罪中止会有什么结果?
犯罪中止会有什么结果? 一是没有造成损害 二是造成了损害 我国刑法对这两种结果分别制定了处罚原则,即没有造成损害的,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减轻处罚。换言之,是否造成损害,不是构成中止犯的基本要件而是处罚中止犯的量刑因素。甲某、乙某在犯罪实行阶段……[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