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的同时,对与引起该案件的行政争议相关的民事纠纷一并审理的诉讼活动和诉讼关系的总称。简称行政附带民事。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应该是除行政侵权赔偿诉讼之外的,由行政机关先例行政职权、裁决民事纠纷或在行政行为中包含民事内容而形成的诉讼,具体包括两大类:
1.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对其与他人之间的权属纠纷所作的裁决,诉诸人民法院撤销该裁决并要求人民法院重新确定权属的;
2.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对其与他人有关损害赔偿的裁决或处理决定而提起诉讼,要求法院撤销行政机关的裁决或处理决定,并行政机关对其损害赔偿问题作出裁决。
应当注意的是,当事人仅要求人民法院撤销行政裁决而未同时要求人民法院重新确认民事关系的,不是附带民事诉讼,而是行政诉讼,只有同时提出,既撤销行政行为,又同时重新确认民事关系的,才是附带民事诉讼。
相关阅读:
附带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关于当事人问题怎么体现?
附带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关于当事人问题怎么体现?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应当为民事争议的双方主体,行政诉讼的原告既可能是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也可能是附带民事诉讼法的被告。但行政机关不能作为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一方当事人,因为行政机关并非民事争议的主体。……[更多]
谁是行政诉讼案的当事人?
谁是行政诉讼案的当事人? 行政诉讼当事人是指能以自己的名义参加因不服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的主体。行政诉讼当事人包括行政诉讼的原告、被告、第三人。 相关阅读: 在什么情况下当事人可以提出行政诉讼? 在什么情况下当事人可以提……[更多]
在什么情况下当事人可以提出行政诉讼?
在什么情况下当事人可以提出行政诉讼? 当事人对公安机关的如下具体行政行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①对公安机关的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 ②公安机关拒绝交通事故案件或不予答复的; ③公安机关无正当理由拒绝受理行政复议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的; ④公安机关在……[更多]
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是怎样的
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是怎样的 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行政主体的双方当事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但他们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都要接受人民法院的裁判。行政诉讼当事人……[更多]
【行政诉讼】上诉的如何受理?
【行政诉讼】上诉的如何受理? 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包括当事人提交的和第二审人民法院移交的),应当审查;对有欠缺的上诉,应当限期当事人补正。上诉状内容无欠缺的,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在5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被上诉人,被上诉人在收到上诉状副本之日起10……[更多]
【行政诉讼】上诉案件审理方式有哪些?
【行政诉讼】上诉案件审理方式有哪些?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9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认为事实清楚的,可以实行书面审理。所谓书面审理,是指人民法院不需要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到庭,不进行法庭调查和辩论,只根据上诉状、原审案卷材料和其他书面……[更多]
【行政诉讼】二审裁判有哪些结果?
【行政诉讼】二审裁判有哪些结果? 二审法院经过对案件的审理,应根据具体行政行为的不同情况作出不同裁判。二审裁判分为以下几种: (1)裁定撤消一审判决,或裁定发回重审。这种裁判主要适用于:原判认定事实不清楚,证据不足或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