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的流程是什么?

2015年11月13日15:56        苏米      法律咨询     我要评论

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的流程是什么?

  在人民法院受理了当事人的起诉之后,就要开始对引起纠纷的行政案件进行审理了。首先进行的,是对该案件进行一审。行政案件的第一审程序是指一审法院对行政案件进行审理应适用的程序,包括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合议庭评议和判决等阶段。

  审理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

  ①人民法院应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②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③应公开审理的案件,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时间、地点。

  法庭审理开始阶段的工作有:

  ①书记员查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并报告审判长;

  ②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和义务,并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法庭审理过程一般按下列顺序进行:按原告、被告、第三人的顺序陈述行政争议;举证、质证;辩论;当事人最后陈述等。

  合议庭评议是在上述审理基础上,合议庭人员进行评议,对如何判决提出各自的观点,达成一致意见后,报院长审批。合议庭评议应不公开进行,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有不同意见应允许保留并记入笔录。

  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经过上述审理及合议庭评议后,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进行裁判的行为。人民法院宣告判决,应一律公开进行。宣判时,应告知当事人享有的上诉权利以及上诉期限和上诉法院。

  在第一审程序中应注意:

  ①审判应组织合议庭,可由审判员或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其成员应当是三人以上的单数;

  ②应开庭审理的不能书面审理;

  ③审结期限为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如有特殊情况需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相关阅读:

  行政诉讼中能否一并解决民事争议?

  行政诉讼中能否一并解决民事争议? 根据法律规定,当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裁决是为了解决公民之间的民事纠纷时,如果公民认为该裁决违法,可以在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请求法院一并解决该民事纠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更多]

  【行政诉讼】行政诉讼中能否一并解决民事争议?

  【行政诉讼】行政诉讼中能否一并解决民事争议? 根据法律规定,当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裁决是为了解决公民之间的民事纠纷时,如果公民认为该裁决违法,可以在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请求法院一并解决该民事纠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更多]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期限?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期限? 1.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有三种情况:①当事人可以直接提起诉讼或者自由选择诉讼的案件,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决定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②必须先提起行政复议(复议前置)或者当事人选择行政复议后诉讼的,在接到复议……[更多]

  【行政诉讼】如何理解行政诉讼期限?

  【行政诉讼】如何理解行政诉讼期限? 1.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有三种情况:①当事人可以直接提起诉讼或者自由选择诉讼的案件,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决定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②必须先提起行政复议(复议前置)或者当事人选择行政复议后诉讼的……[更多]

  【行政诉讼】哪些行政行为须先经复议方可起诉?

  【行政诉讼 】哪些行政行为须先经复议方可起诉? 对有些行政行为不服,法律规定须先向作出该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才能向法院起诉。这类行为主要有: (1)治安管理处罚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39条规……[更多]

  【行政诉讼】行政诉讼中应以谁为被告?

  【行政诉讼】行政诉讼中应以谁为被告? 1、行政争议经过行政复议的,如果复议机关复议后将原具体行政行为予以改变的,就不能以原行政机关为被告,而应以复议机关为被告。 2、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应以委托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3、侵权的行……[更多]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知识首页头条推荐: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的流程是什么?
网友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我要提问:
免费向在线律师咨询:
推荐律师 更多律师>>
按地区找律师
第一审程序知识排行榜
第一审程序推荐知识
在线免费咨询
关于法帮网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导航 | 找律师
Copyright© 2002-2015 www.fabang.com 法帮网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1019063号 |
北京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