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交通肇事逃逸处罚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据了解,逃逸原因主要是害怕承担事故后所会面临的法律责任及赔偿问题。主观上为害怕受到法律追究,不愿承担治疗和赔偿费用。客观上为驾驶状态系违法,其中包括无证、酒后、驾驶证被吊扣,或是车辆存在手续不合法等问题。同时事故发生时一些特殊情况也会促使驾驶人怀着侥幸心理肇事后逃逸。如在晚间等特殊时段、乡村道路等偏僻路段,缺少目击证人这一破案线索,或是肇事车辆牌照本身就存在问题,不怕被举报。
相关阅读:
【交通事故】交通肇事逃逸的危害有哪些?
【交通事故】交通肇事逃逸的危害有哪些? 第一,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加重了受害人的伤情,甚至因此而死亡。 第二,受害无法得到相应赔偿,进而有损法律的权威性。 第三,严重损坏了正常的道路交通秩序,易对广大交通参与者造成一种潜在的威胁。 相关……[更多]
【交通事故】交通肇事逃逸司法解释
【交通事故】交通肇事逃逸司法解释 (1)、主观上 从主观上看,逃避法律追究不是肇事者逃逸的唯一目的。实践证明,肇事者逃逸的目的至少有两个,一是逃避救助伤者的作为义务,二是逃避法律追究。甚至有的肇事者是以逃避救助义务为其主要目的。因而,在逃逸的目……[更多]
【交通事故】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界限在哪里?
【交通事故】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界限在哪里? 并非所有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均按照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论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