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约定商业秘密?
首先,几个法律规定:《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劳部发[1996]355号)第2条,《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修正)》(国家工商局公第41号),《国家工商局关于商业秘密构成要件问题的答复》(工商公字[1998]109号),国家科委《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国科发政字[1997]317号)
根据上述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能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取的;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须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信息。该信息必须全部具备上述三个特点,方能称之为商业秘密。作为用人单位应特别注意对自己认为属于商业秘密的信息和资料采取切实可行的保密措施。比如:用内部规章制度对保密的范围、内容、岗位、人员、措施等等加以明确,也就是制定保密制度;用协议书的形式与有关单位和职工约定保守秘密的权力与义务。只有如此,才能在发生争议之后,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劳动合同就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一种协议书,可以在其中约定商业秘密的内容。按照规定,可以约定在劳动合同终止前或该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时间内(不超过6个月),调整其工作岗位,变更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也可以约定用人单位对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规定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超过3年),不得到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但用人单位应当给予该职工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
相关阅读: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类型有哪些?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类型有哪些?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首先禁止“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行为,即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更多]
商业秘密的定义及范围是什么?
商业秘密的定义及范围是什么? 对保密信息的定义及范围进行具体界定,有利于用人单位在发生商业秘密侵权纠纷时进行有效抗辩,因为这些内容将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诉讼证据 12 。用人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在保密条款或保密协议中对保密信息的定义及范围作出界定。……[更多]
如何保护企业商业秘密?
如何保护企业商业秘密? 企业应通过劳动合同约定保护商业秘密和竞业禁止。近年来,国内侵犯商业秘密的案件时有发生,用保密协议来约束用人单位雇员是用人单位通常采用的手段。 在与职工签订保密协议时应注意对于不同的工作岗位应签订不同的保密协议。对于像……[更多]
企业如何保护商业秘密?
企业如何保护商业秘密? 企业应通过劳动合同约定保护商业秘密和竞业禁止。近年来,国内侵犯商业秘密的案件时有发生,用保密协议来约束用人单位雇员是用人单位通常采用的手段。 在与职工签订保密协议时应注意对于不同的工作岗位应签订不同的保密协议。对于像……[更多]
商业秘密诉讼案件取证指引
商业秘密诉讼案件取证指引 (一)取证方式 现有的取证方式有自行取证、公证取证、手段取证、刑事取证和诉前证据保全等几种常见的取证方式。调查公司跟踪取证是自行取证中的一部分,但是这种证据只能作为线索,不能作为被告侵权的直接证据,因为调查公司在中国……[更多]
商业秘密司法救济有哪些途径?
商业秘密司法救济有哪些途径? 法律在对被侵犯的商业秘密进行司法救济时,一般是分别援引合同法、侵权行为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刑法的有规定,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追究法律责任: (1)将侵犯商业秘密行为视为违约行为,如果合同当事人依合同约定应当承担保密义……[更多]
如何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
如何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 1、客观要件 客观上实施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并且给权利人造成了重大损失。 (1)首先,行为对象为商业秘密。 (2)实施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的规定,下列行为属于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更多]
商业秘密保护措施有哪些?
商业秘密保护措施有哪些? 所谓商业秘密保护,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间以及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一段期限内不得利用企业的商业秘密从事个人牟利活动,非依法律的规定或者企业的允诺,不得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掌握的企业商业秘密。 一方面,企业需要提……[更多]
什么是泄露或不正当地使用商业秘密?
什么是泄露或不正当地使用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泄露是指将商业秘密透露给他人,包括在要求对方保密的条件下向特定人、少部分人透露商业秘密。不正当使用……[更多]
风险投资中风险投资协议缔约不能、缔约不当与商业秘密保护的基本防范策略是什么?
风险投资中风险投资协议缔约不能、缔约不当与商业秘密保护的 基本防范策略是什么? 其一,对于缔约不能的,双方可事先约定缔约成本的承担;如一方存在严重过错的,可以按照《合同法》第42条关于缔约责任的有关规定处理; 其二,对于谈判过程中所涉及技术成果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