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赔偿金赔偿标准以死者当地生活水平为基准
死者当地生活水平是死亡赔偿金的基点,赔偿数目一般为这个基点的20倍。这个基点对死者家属和赔偿人而言一般都能够接受,较其他死者个体差异更为客观合理。我国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是以死者当地生活水平为基础的,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这里的“当地生活水平”一般指的是死者住所地的生活水平。按照民法通则以及司法解释的规定,自然人的住所为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我国地域宽广,人口流动大,特别是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人口流动愈加频繁,经常居住地与住所地不一致的情况十分普遍,而我国民法中规定经常居住地是自然人离开住所地后连续居住1年以上的地方(住院治病除外),我们认为,这里的1年期间已经不能反映出流动人口居住的稳定性,应该至少为5年。也就是说,如果死者在当地生活了5年以上的(包括5年),那么就按照死亡时经常居住地的生活水平来计算;如果不满5年的,笼统按照死者户籍所在地的生活水平来计算,那么在户籍地与经常居住地水平差异较大时似乎对死者不太公平,可以考虑区分满2年的按照户籍地与经常居住地的平均水平来计算,不满2年的则按照死者的户籍所在地来计算。这样的设置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死者家属的利益,同时体现死亡赔偿金的平等公平。
相关阅读:
死亡赔偿金增加了一倍多
死亡赔偿金增加了一倍多 《解释》将死亡赔偿金界定为财产性质的收入损失赔偿。根据对死亡赔偿金性质的确认,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也调整为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之过去的赔偿标准,在赔偿参数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解释》规定:赔偿年限由过去的十年提高为二十……[更多]
死亡赔偿金虽不是遗产,但可以比照遗产的规定进行分割
死亡赔偿金虽不是遗产,但可以比照遗产的规定进行分割 死者的近亲属是侵权行为的间接受害者,死者的死亡给他们带来痛苦,也使他们丧失了未来的可以预期的继承财产,故对死亡赔偿金应比照遗产的规定进行分割。根据与死者关系的远近和共同生活的紧密程度、扶养……[更多]
死亡赔偿金是对死者本人因非正常原因死亡所造成的本人实际收入减少的补偿。理由是
死亡赔偿金是对死者本人因非正常原因死亡所造成的本人实际收入减少的补偿。理由是 1.与现行法律中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法相一致。西方国家普遍用余生收入计算法作为计算死亡赔偿金的依据。《解释》中关于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方法已经十分接近余生收入计算法。这种计……[更多]
对死亡赔偿金性质的认识
对死亡赔偿金性质的认识 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死亡赔偿金已有以下一些统一的认识: 第一,不是死者夫妻共同财产。死亡赔偿金是因死者的死亡而获得的赔偿,产生于死者死亡之后。依婚姻法理论,婚姻关系终于离婚或一方死亡。显然,该赔偿金不是产生于婚姻关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