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拆迁行政裁决制度存在的问题
1、拆迁行政裁决缺少受理程序
现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与1991年的《条例》相比较增加了拆迁管理部门做出行政裁决的时限规定,这对于约束拆迁管理部门等政府部门的行政任意性,提高行政效率、及时解决拆迁纠纷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拆迁裁决作为一种准司法程序,其设立也应遵循一般的程序设立规则。《条例》仅仅规定了“裁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 30日内做出”,而没有规定受理程序,这不符合一般的程序规则,也给实际操作带来了难度。
值得欣喜的是2003年实施的建设部《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已经意识到《条例》中拆迁裁决的弊端之所在,因此规定了拆迁裁决的具体受理程序,包括当事人申请裁决的条件、拆迁管理部门不予受理裁决申请的情形、受理的时限等等。但是从法律位阶上看,这毕竟是建设部的一个规范性文件。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条例》中拆迁裁决的规定按照《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加以完善。
2、拆迁行政裁决申请的时效不明确
按照国务院《条例》的规定,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经当事人申请,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裁决。从该规定可以看出《条例》规定的拆迁当事人申请裁决并没有时限规定或者说时限不明。在实际操作中拆迁管理部门经常会遇到事过几年甚至十几年前拆迁结束,当事人又来申请行政裁决,从法律的规定来看并没有阻止当事人行使申请裁决权,但由于时过境迁加上各方面的证据材料很难搜集,因此拆迁管理部门几乎不可能做出一个正确而客观的行政裁决。
3、强制执行不能有效维护行政裁决的严肃性
拆迁行政裁决属于具体的行政行为,它应具备一般具体行政行为效力先定性的特点,即行政裁决一旦做出,不论是否合法都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和个人予以尊重和维护的一种法律效力,这也是行政行为严肃性的体现。但在实际操作中,拆迁行政裁决做出后,行政强制执行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被采取,司法强制执行又往往会变成协调而非强制执行。这样一方面会助长被裁决人的非正当要求,另一方面也使得已经做出的行政裁决失去其意义。
4、拆迁行政裁决是否作为法院受理民事拆迁纠纷的前置程序有待拆迁法规进一步加以明确
拆迁问题究其根本还是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两个.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之所以引入拆迁行政裁决制度,是因为行政裁决可以由行政机关作为第一道救济途径来处理拆迁纠纷,防止其进一步激化;同时拆迁行政裁决还可以使大量的拆迁纠纷解决在行政程序中,避免司法资源的浪费。但从国务院《条例》的规定来看,并没有明确要求将拆迁行政裁决作为人民法院受理拆迁民事诉讼的前置程序。这样,拆迁双方当事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时,既可以申请行政裁决,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这一点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受理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等案件问题的批复》中已经阐述得非常清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当事人经常由于未签协议而房屋被拆;申请行政裁决不符合受理条件;提起民事诉讼却被法院以行政裁决是前置程序而被驳回,最终形成当事人投诉无门,没有任何救济途径保护自己权益的尴尬局面。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5]9号《关于当事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就补偿安置争议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应否受理问题的批复》更是将行政裁决作为了必经程序加以明确,这样当事人达不成拆迁协议这种原本可以通过民事诉讼一次解决到位的民事争议现在就必须先经过行政裁决,而后再对行政裁决提起行政诉讼。不但增加了行政和司法成本以及当事人的诉讼负担,而且还由于我国行政诉讼不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模式设置而解决不了实际的拆迁补偿安置民事纠纷。
相关阅读:
拆迁行政裁决程序
拆迁行政裁决程序 为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拆迁市场的健康发展。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青岛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就搬迁期限、补偿方式、补偿标准以及搬迁过渡方式、过渡期限等原因达不成协议,当事人申请裁决的,……[更多]
行政裁决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裁决的概念与特征 1行政裁决的概念 行政裁决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 、特定的民事纠纷(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2行政裁决的特征: (1)行政裁决的主体(即裁决者)是法律授权的特定的……[更多]
行政裁决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行政裁决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1)行政裁决与行政仲裁 行政仲裁是指行政机关设立的特定行政仲裁机构以第三者的身份,对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依法予以公断的制度。就其特征而言,行政仲裁与行政裁决有相似之处。 但是,行政裁决与行政仲裁又有较大的区别: ①从……[更多]
行政裁决的作用
行政裁决的作用 行政裁决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裁决可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行政裁决减轻了人民法院的工作量; 3行政裁决程序简便,费用低廉,也有利于减轻当事人的讼累,有利于当事人积极地谋求 行 政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