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拘留的程序是怎么样的

2019年03月20日10:12        法帮网      法律咨询     我要评论

 

刑事拘留具有五个特点,分别是:一般只有公安机关才有权实施拘留行为;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能采用;是一种临时性措施;拘留的对象具有特定性;是一种剥夺公民自由的强制措施。那刑事拘留的程序是怎么执行的呢?

刑事拘留的程序是怎么样的

公安机关依法需要拘留犯罪嫌疑人,由承办单位填写《呈请拘留报告书》,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拘留证》,然后由提请批准拘留的单位负责执行。

人民检察院决定拘留案件,应当由办案人员提出意见,部门负责人审核,检察长决定。决定拘留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拘留决定书送交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执行,人民检察院可以协助公安机关执行。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决定拘留下列有特殊身份的人员时,需要报请有关部门批准或者备案:

(1)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如果是因现行犯被拘留,决定拘留的机关应当立即向其所在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报告;因为其他原因需要拘留的,决定拘留的机关应当报请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许可。

(2)决定对不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无国籍人采用刑事拘留时,要报有关部门审批。、及其他边远地区来不及报告的,可以边执行边报告,同时要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外事办公室和外国人主管部门的意见。

(3)对外国留学生采用刑事拘留时,在征求地方外事办公室和高教厅、局的意见后,报公安部或国家安全部审批。

公安机关执行拘留时,必须出示拘留证,并责令被拘留人在拘留证上签名(盖章)、按指印。拒绝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的,执行拘留的人员应当予以注明。被拘留人如抗拒拘留,执行人员有权使用强制的方法,包括使用戒具;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情形以外,决定拘留的机关应当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24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所谓有碍侦查的情形是指:同案的犯罪嫌疑人可能逃跑、隐匿、毁灭或者伪造证据;有可能互相串供、订立攻守同盟;或者其他同案犯有待查证的。所谓无法通知的情形是指:被拘留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被拘留人无家属或者工作单位的。影响通知的原因消失后,办案人员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对没有在24小时内通知的,应当在拘留通知书中注明原因。

决定拘留的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24小时以内进行讯问。讯问的目的是查清事实,防止错拘。同时也可以及时收集证据,查明其他同案犯,不贻误战机。在发现不应当拘留时,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所谓不应当拘留,主要是指以下情形:犯罪行为没有发生或者被拘留的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的;虽然有犯罪行为,但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虽有犯罪行为,但不是被拘留人所为的;犯罪行为虽然是被拘留人所为,但该人并不具备法定的适用拘留的情形,不需要拘留的。遇有上述情况的,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予以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

对需要逮捕而证据还不充足的,可以或者监视居住。即经过讯问,认为被拘留人犯有罪行,依法需要逮捕,但在拘留期限内没能收集到足够的证据证明其犯罪事实的,如果出于办案的需要,应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以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可以对其依法改用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对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需要逮捕的,应当办理逮捕手续。

依照《刑事诉讼法》第61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在异地执行拘留、逮捕的时候,应当通知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

依照《刑事诉讼法》第83条第二款的规定: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况包括:其他共同犯罪嫌疑人闻讯后有可能逃匿、毁弃或者伪造证据的;可能互相串通,订立攻守同盟的;其他犯罪有待查证及还未采取相应措施的,等等。

但在上述情形消除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所在的单位。对没有在24小时内通知的,应当在拘留通知书中注明原因。无法通知的情况包括:被拘留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的;被拘留人无家属或工作单位的;等等。

公安机关在异地执行拘留时候,应当通知被拘留人所在地公安机关,被拘留人所在地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

如果发现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及其他辩护人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依法变更强制措施。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审查后,根据案件情况报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分别作出处理。

一是对需要逮捕的,在拘留期限内依法办理提请批准逮捕手续;

二是对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不需要逮捕的,而办理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手续,直接向院移送起诉;

三是在拘留期限内未能查明犯罪事实的,办理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手续,继续侦查;

四是具有刑事诉讼法第5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撤销案件。

以上四种情况均需办案机关对刑事拘留予以解除。但在解除刑事拘留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应当给被拘留人《释放证明书》,并在该文书中写明释放原因。

2、对具有刑诉讼第5条规定情形之一的除释放被拘留人外,还应撤销案件,而不能以放代撤。

3、对机关不批准逮捕的被拘留人应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书。公安机关为需要补充侦查、要求复议复核的应变更强制措施。

如有任何法律问题,可拨打免费法律咨询电话:4000 110 148

  相关阅读:

  刑事拘留最少几天

  刑事拘留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机关或者检察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采取的刑事强制措施。刑事拘留是有期限规定的,公安机关和检察院不能随意的拘留。 刑事拘留的期限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更多]

  刑事拘留如何解除 ?

  刑事诉讼中的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刑事拘留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拘留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是重大嫌疑分子。现行犯是……[更多]

  刑事拘留同行政拘留有什么不同

  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有紧急情况时,暂时限制罪该逮捕的现行犯或重大嫌疑人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方法,行政拘留是行政处罚的一种,是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规范的人进行的短期的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刑事拘留和行政拘留有什么不同呢? 刑事拘留的具体……[更多]

  刑事拘留的前提条件

  刑事拘留在我国的规定到底是如何?需要满足那些条件公安机关才能向检察院申请拘留证? 刑事诉讼中的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我国……[更多]

  湖北优秀刑事律师韩静:刑事拘留最长期限多久

  ……[更多]

  刑事拘留释放的条件

  一、刑事拘留期限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1日至4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经县级以上……[更多]

  刑事拘留撤案的条件

  我们国家的《刑法》就是为了惩罚对国家或社会以及个人产生危害的犯罪分子,刑法对于一些强制措施也进行了规定,公安机关在办案时一般会将嫌疑人刑事拘留,如果在办案过程中发现嫌疑人具有撤案的情形,公安机关只能做出撤案决定,那么 刑事拘留撤案的条件 是……[更多]

  刑事拘留保释的条件

  侦察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的时候,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逃跑以及再次作案,会将嫌疑人先行拘留在看守所里,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刑事拘留,刑事拘留有固定的期限,如果嫌疑人犯罪情节并不严重,也达到了一定的条件是可以申请保释的,那么 刑事拘留保释的条件 是怎……[更多]

  刑事拘留最长期限多久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行政拘留比较常见,其实还有一种刑事拘留,适用于更严重的情形,我国刑事诉讼法对 刑事拘留最长期限多久 是怎么规定的?刑事拘留最少几天?刑事拘留期限起始时间怎么算? 一、刑事拘留最长期限多久 刑事拘留最长期限37天。 按照《刑事诉讼……[更多]

  刑事拘留怎么保释?要多少钱?

  刑事拘留之后可以保释,不过在我国保释被称为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主要的目的是防止未被刑事羁押的嫌疑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刑事拘留怎么保释?要多少钱呢? 刑事拘留怎么保释? 刑事拘留保释需要向执行机关申请取保候审,在交纳保证……[更多]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知识首页头条推荐:吸毒、撕X、离婚,为何你如此关注明星负面新闻?这里给你答案!
网友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我要提问:
免费向在线律师咨询:
推荐律师 更多律师>>
按地区找律师
强制措施知识排行榜
强制措施推荐知识
在线免费咨询
关于法帮网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导航 | 找律师
Copyright© 2002-2015 www.fabang.com 法帮网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1019063号 |
北京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