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高人民法院1日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强化被执行人财产报告义务。拒绝报告、虚假报告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报告财产情况的被执行人将被纳入失信名单。
据了解,过去一段时期,“被执行人财产难寻”现象成为困扰执行工作的突出问题,造成该问题的多重因素包括:社会信用建设滞后、申请执行人提供财产信息能力有限、人民法院调查手段单一、对被执行人隐匿转移财产等行为惩戒力度不足等。
当日发布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人民法院有义务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与现场调查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为解决当事人敷衍申报,人民法院处罚不力的问题,司法解释专门规定了对财产报告的调查核实程序,细化了被执行人不履行报告义务的处罚措施。如第九条指出,“被执行人拒绝报告、虚假报告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报告财产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条指出,被执行人出现上述情况,人民法院应当依照相关规定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在财产调查手段方面,司法解释结合实践经验设立审理调查制度。对于“被执行人隐匿审计资料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采取搜查措施”。被执行人妨碍审计调查的,人民法院可视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司法解释还明确规定了悬赏公告制度。既对发布悬赏公告调查被执行人财产的做法予以肯定,又对悬赏金的领取条件、支付方式等问题予以规范,以便降低因悬赏公告发生纠纷的可能。
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问题,可拨打免费法律咨询热线:4000 110 148或登录http://www.fabang.com/法帮网站进行免费法律咨询。
相关阅读:
河北立法:提倡文明习惯,向不文明行为说“不”
对随地吐痰、便溺,乱扔塑料袋、纸屑等废弃物的行为怎么罚?对见义勇为、志愿捐献等行为如何奖?高层抛物、携犬出户不束犬链、在楼梯间给电动车随意充电等不文明行为,到底谁来监管?这些事情可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问题。 经过一年多的调研起草和三次审议,今年5月3……[更多]
论我国单位犯罪制度及其立法完善
律师点评: 一、单位犯罪的概念 1997年刑法虽然在总则第二章第四节中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但并未对单位犯罪的概念明确作出规定,而仅是对单位犯罪主体范围和单位在多大范围内可以成为犯罪主体作了规定。结合该节规定和刑法第13条的规定,笔者认为单位犯罪可……[更多]
中国就疫苗管理单独立法 疫苗全生命周期实行最严格管理
疫苗全生命周期实行最严格管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 雪 曾诗阳 6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疫苗管理法,这是我国首次就疫苗管理单独立法。该法律明确提出,疫苗应该实行最严格的监管,对疫苗的研制、生产、流通、预防接种全过程提出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