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工资个税计算方法是什么,最新政策是什么?

2019年08月12日16:04        法帮网      法律咨询     我要评论

律师点评:

工资高就好吗?也许对于工资高的人来说,最为纠结的便是每个月都需要上缴的工资个税,这可是咱们工资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部分。那么工资个税计算方法是什么?最新政策是什么?相信这也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下面就让律师365来详细介绍一下吧!

一、工资个税计算方法是什么?

征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原来是2000,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27日再次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草案维持一审时“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2000元提高至3500元”的规定,同时将个人所得税第1级税率由5%修改为3%。

个税起征点是35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

【举例】

扣除标准:个税按35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为50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5000—3500)×3%—0=45(元)

二、工资个税的最新政策是什么?

目前,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税收征管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关于建立自然人纳税识别号、第三方向税务机关提交涉税信息的相关条款,也从征管条件上为个税改革亮起绿灯。个税改革终于要走出不断上调“起征点”的死胡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改革今年将启动。

按照现行《个人所得税法》,我国个税实行分类征收。目前个人所得税的税目分为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等11类,分别对应不同的税率和费用扣除额(免征额)。

目前工薪所得税代扣代缴,征管比较到位,其他收入尤其是偶然发生的财产性收入征管相对薄弱,客观上造成了收入来源单一的工薪阶层缴税较多,而收入来源多元化的高收入阶层缴税较少的问题,个税因此常常被诟病为工资税。

举例说,如果你一个月月薪是10万,个税税率高达45%,由企业代扣一分钱不能少,而一些上市公司高管减持股票,收入动辄上亿元,却可以通过税收筹划做到5%-10%的税率,包括一些炒房者,获益不菲,也只有20%的税率。

新税法规定主要对四个方面进行了修订:

1、工薪所得扣除标准提高到3500元。

2、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由9级调整为7级,取消了15%和40%两档税率,将最低的一档税率由5%降为3%。

3、调整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率级距。生产经营所得税率表第一级级距由年应纳税所得额5000元调整为15000元,其他各档的级距也相应作了调整。

4、个税纳税期限由7天改为15天,比现行政策延长了8天,进一步方便了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纳税申报。

既然个人所得说是咱们工资中每个月必须支出的部分,当然,对于上班族来说,工资个税计算方法也应该格外的关注。从上述的介绍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个税计算方法针对不同的薪资水平也有不同的计算公式,至于具体如何计算,就要看大家的工资具体数额了。

如您还有劳动纠纷的法律问题,可拨打免费法律咨询热线:4000 110 148或联系石家庄优秀律师:张天仪

 

img

 

 

  相关阅读:

  房屋赠与在什么情况下不征收个税?

  律师点评: 据国家财政部下发个人无偿受赠房屋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通知指出,三种情形下的房屋产权无偿赠与,对当事双方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一、以下情形的房屋产权无偿赠与,对当事双方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房屋产权所有人将房屋产权无偿赠与配偶、父母、子女……[更多]

  高温补贴是否缴纳个税

  律师点评: 夏天又要到了,高温津贴再次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许多好一点的单位都会给员工发放,那高温津贴到底要不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呢?接下来由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高温补贴是否缴纳个税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单位发的高温费要交个人所得税。 《……[更多]

  ​关于个人因离婚办房产过户手续不征个税

  律师点评: 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关于明确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执行问题的通知。今后,单位在实行双薪制(单位为雇员多发放一个月工资)后,双薪应全额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方法停止执行。 通知指出,近期部分地区反映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执行口径不够明确,为公平……[更多]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知识首页头条推荐:【法帮说法】检察院把案件驳回公安机关可以取保放人吗?
网友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我要提问:
免费向在线律师咨询:
推荐律师 更多律师>>
按地区找律师
劳动纠纷知识排行榜
劳动纠纷推荐知识
在线免费咨询
关于法帮网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导航 | 找律师
| |
北京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