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伤医的悲剧上演,让全社会为之震撼和悲愤。日前发生在北京民航总医院急诊科的暴力杀医事件手段残忍,践踏法律和良知的底线。杨文医生最终伤重不治,令人痛心。
“天使原应归桑梓,人间但求无蹉跎!”事件发生后,一位病人家属送来悼念的鲜花卡片,上面写着这么一句话。这是人性和人心的明证,是同理心、同情心最温暖的映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两度回应:这个事件不是所谓的医疗纠纷问题,而是一起非常严重的刑事犯罪。我们对任何形式的伤医行为“零容忍”!
伤医、杀医者自有法律的明判和制裁,如何预防下一次悲剧发生,是全社会可以为“杨文医生”们所做的最好的悼念。在医院内设警务工作站、对医闹者实施联合惩戒、严惩所有危害健康、危害生命的行为……全社会也在反思中加紧堵上风险点,不断扎紧对医生法律保护的藩篱。
就在不久前,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出台。在这部卫生健康领域的基本法里,多款条文对伤医行为做出明确界定和严厉处罚,还特别规定了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场所是公共场所,“医疗卫生人员的人身安全、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这是一个国家以立法的形式庄严阐明了对医务人员的保护。
“医师职业用它非凡的仁慈区别于其他职业。”医生就是这个世界平凡的英雄,守护生命。无论基于道德还是法律,出于公义还是良知,对医生这个职业我们必须尊重。在社会深刻变革、人们诉求日益多元的当下,任何寻求医患沟通“最大公约数”的前提,必须是先创造安全的医疗环境。
暴力伤医事件虽属个案,但引发的社会之痛不可不察。从长远看,行凶者挥向医生的刀,也刺在整个社会道德和良知的底线上,最后会伤及我们每一个人。毕竟,医生与患者,从来不是“陌客”,而是并肩抗击病魔的战友。如果我们让医生寒了心,让医学生视医生职业为“畏途”,在生老病死面前,谁还能与我们并肩同行,抚慰我们的伤痛?
诚如法律所言,医院是“公共场所”。那么,维护公共之地的秩序和安全,就不能单单靠医院自身,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全社会都不能置身事外。我们必须认识到,暴力伤医行为不能只看“伤人”这种最极端的部分,要看到暴力递进、转化的过程。此外,我们应重视社会快速发展导致的医患关系变化,尽快在医患之间架起理性沟通、相互谅解的桥梁。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你、我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以填补人们对医学人文关怀的需求。
愿杨文医生安息。愿每一个生命都能得到尊重与善待。
如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可拨打免费法律咨询热线:4000 110 148或关注法治评论栏目的实时更新。
相关阅读:
法治评论:广东新规将目睹家暴的未成年人认定为受害人
一则广东将精神暴力纳入家暴定义的消息引发关注。消息称, 广东 组织起草了《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办法(草案)》(以下简称《办法》),其中不但将精神暴力纳入家暴范畴,对家暴的范围更加明确,同时还将目睹家暴行为的未成年人也认定为受……[更多]
法治评论:阻拦骚扰电话也不能任性停机
近日,山东济南多名市民反映,手机用着用着突然遭到运营商停机。联系运营商后,他们被告知停机是由于拨打骚扰电话导致。我们打的都是正常电话,不是骚扰电话,而且停机前也没通知一声。营业厅的客服经理还表示,被停机三次就要销户。对市民质疑,涉事的通信运营商回……[更多]
法治评论:中科院研究生被杀案 最应警惕的是仇恨
备受关注的中科院研究生被杀案原定今日上午一审宣判,受害人谢雕父母来到北京市一中院等候结果,但是让他们失望的是,法院通知他们,庭审取消了。他们事先并没有接到通知,一时难以接受。此事让这一案件再次回到公众视野当中。 其实,庭审被取消的原因,只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