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是怎样的,有什么规定?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未在法定期间内行使权利而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权利的法律制度。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即诉讼时效期间何时开始计算,是涉及到案件处理结果的关键问题。那么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是怎样的,有什么规定?
网友咨询:
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是怎样的,有什么规定?
一般诉讼时效制度为3年。特殊的短期诉讼时效为一年,长期诉讼时效为二十年。民间借款纠纷的诉讼时效制度一般适用三年的一般时效制度,当借款合同期限届满之日起三年内为有效的诉讼时效期间。民间纠纷的诉讼时效制度一般适用3年的一般时效制度,当借款合同期限届满之日起三年内为有效的诉讼时效期间。但是,并非民间借款案件就不适用特殊的诉讼时效期间。
民间借款合同时效分无还款期限借款同和有还款期限借款合同两种情形。有偿还期限的,借款到期后,借款人没有返还借款,贷款人明知债权已到期而人未能偿还欠款,权利遭受侵害而不追索的,适用一般诉讼时效制度。
陈云平律师普法:
《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陈云平律师补充:
民间借贷注意事项:
首先,借贷要有据。俗语说,亲兄弟明算账。许多民间的个人借贷发生在有一定关系的亲朋好友之间,借贷前,啥都好说,借贷后,矛盾百出。所以为了不致使借贷双方的关系恶化,借贷前讲清条款,白纸黑字立据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其次,约定好利率。利率一直以来就在借贷行为之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借款人期望以更少的成本获得更多的借款,放款人则向来想从贷款中赚取一定的收益。期望归期望,意愿归意愿,约定的利率还是要约定在合理且合法的区间内。根据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高于 24%,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月息 2 分,高出部分,法律不予保护。
再者,借贷款项用途要合法。法律支持民间借贷依据贷款去向合理合法之上,所以若贷款用途不当,法律也不予保护。
如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可拨打免费法律咨询热线:4000 110 148或咨询湖北仙桃债权债务律师:陈云平
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法律信息
相关阅读:
出借人有借款合同和收据,足够证明借贷事实吗?
出借人有借款合同和收据,足够证明借贷事实吗? 民间借贷案件中,尤其是大额借贷合同,就出借人是否已经履行了提供款项的义务,成为此类案件的核心问题所在。而出借人提供款项或者履行出借义务的举证责任标准,由于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各地做法迥异,判决结……[更多]
借款合同有什么基本特征,有哪些?
借款合同有什么基本特征,有哪些?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的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见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因借贷产生的抵押相应有效,但利率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相关利率。那么借款合同有什么基本特征,有哪些?……[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