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占财物后卖出构成诈骗吗,如何定罪处罚?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那么,侵占财物后卖出构成诈骗吗,如何定罪处罚?
网友咨询:公司散伙,剩下一个钢架结构房,准备直接卖出,法人与另一股东私下协议股东之间说的两万,实则卖出5万,目前公司未注销,是否构成诈骗?
不是诈骗,民事纠纷可以诉讼解决。
侵占财物后卖出不构成诈骗,侵占财物所犯的是侵占罪。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张志良律师解析:
侵占罪:
1、侵害的客体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 本罪的犯罪对象为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和埋藏物。
2、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的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的侵占罪,其犯罪对象仅限于三种财物: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他人的遗忘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侵占罪与其他侵犯财产犯罪的一个关键区别在于侵占包括两个密不可分的行为特征,即合法持有+非法侵吞:行为人将他人业已合法持有的财物非法转归为己有,并且拒不交出、拒不交还的。
侵占罪与盗窃罪同属侵犯财产罪,其主体都是一般主体。其区别主要表现在:盗窃罪是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在盗窃时,财物并不在行为人控制之下:而侵占罪则是行为人实施侵占行为时,被侵占之物当时已在他的实际控制之下。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既遂)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对方(受骗者)产生(或继续维持)错误认识--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或第三者取得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害。
如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可拨打免费法律咨询热线:4000 110 148或咨询云南昆明刑事辩护律师:张志良律师
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法律信息
相关阅读:
以借用为名侵占财物怎么办?
以借用为名侵占财物怎么办? 所谓以借为名占用,是指以借的名义长期占有或者使用财物,相当于变相接受他人的财物,包括占用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以及占用车辆、房屋、电脑、手机等。那么以借用为名侵占财物怎么办,如何处理? 网友咨询: 以借用为名侵占……[更多]
利用工作便利侵占财物是盗窃
利用工作便利侵占财物是盗窃 职务侵占罪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一般是指行为人利用自己在本单位所具有的一定职务,并因这种职务所产生的管理、经手本单位财物的便利。对于利用工作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的行为,不能认定为职务侵占罪,应以盗窃罪处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