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签订主体与履行主体不一致怎么办,合同还有效力吗?
合同的订立是指缔约当事人相互为意思表示并达成合意而成立了合同。合同的订立由 “订” 和“立”两个阶段组成。“订”强调缔约的行为和过程为是缔约各方接触、治商过程,包括缔约各方的接触、洽商并最终达成协议前的整个讨价还价过程。那么,合同签订主体与履行主体不一致怎么办,合同还有效力吗?
网友咨询:合同签订主体与履行主体不一致吗?
山东淄博资深律师侯振宇讲解:
合同签约之后就会涉及合同的履行。一般情况下,合同签约主体和合同实际履行义务的主体是一致的,但也有例外,当发生纠纷时,可将签订主体和实际履行主体列为共同被告,但须有证据证明实际履行主体与本案有关系。从合同的相对性来说,合同签订人在合同有效的情况下,应对相对人负责,合同相对人没有必要问谁履行合同,其只要根据合同要求订立合同人履行就行了。
如果出现合同签订主体与履行主体不一致可以将合同订立人与实际履行人均作为被告,要求合同订立人与实际履行人共同承担责任。
合同的约束力主要表现为:
①当事人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②当事人应按合同约定履行其合同义务;③当事人应按诚实信用原则履行一定的合同外义务, 如完成合同的报批、登记手续以使合同生效。不得恶意影响附条件法律行为的条件的成就或不成就,不得损害附期限法律行为的期限利益等。
合同订立过程结束会有两种后果:
合同的订立是缔约当事人间相互接触、协商的过程,是动态行为与静态结果的统一体。
合同订立的动态行为是缔约人相互协商的过程。合同订立的静态结果是合同订立过程结束的状态,即动态行为的后果。
\1. 是当事人之间达成合意,即合同成立,此可谓合同订立的积极结果,也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意图的实现。
\2. 是当事人之间不能达成合意,即合同不成立,此可谓合同订立的消极结果,也就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意图不实现,即订约不成功或失败。
《合同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法》第 九 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 按照这一规定,订立合同的当事人必须是具有相应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如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可拨打免费法律咨询热线:4000 110 148或咨询山东淄博资深律师:侯振宇律师
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法律信息
相关阅读:
补充合同签订后原合同可以作废吗?
补充合同签订后原合同可以作废吗? 人们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合作双方都要签订合同,确保双方的利益得到保障,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有时候会需要补充合同,那么 补充合同签订后原合同可以作废吗 ?下面法帮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更多]
合同签订时间不一样有效吗 ?
合同签订时间不一样有效吗 ? 生活中很多地方要签订合同,租房子要签订合同,买房子也要签合同,但是合同不能随意签字,否则违约是要承担责任,所以一定要仔细的阅读, 合同签订时间不一样有效吗 ?下面法帮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