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能否约定违约金,违约金的效力如何认定?
违约金是指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或者法律直接规定,一方当事人违约的,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违约金的标准是金钱,但当事人也可以约定违约金的标的物为金钱以外的其他财产。那么,借款合同能否约定违约金,违约金的效力如何认定?
网友咨询:在借款合同上能不能加上违约金,违约金百分之多少受法律保护?
山东淄博资深律师侯振宇讲解:
借款合同能约定违约金。但是如果约定了违约金,就不能约定逾期还款的利息了。
一般来说合同违约金上限是不超过实际损失的 30%。但是如果过高或者过低是可以请求法院给予减少或者增加的。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违约金】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 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要确定民间借贷违约金的效力,必须要对违约金的性质即违约金是补偿性还是惩罚性,进行分析。我国法律对违约金性质的界定体现于《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该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 该规定体现了违约金数额和实际损失相匹配的理念,体现了违约金的补偿性特征。同时,该条第三款规定:“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当事人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这体现了违约金具有一定的惩罚性质。由此可见,我国合同法对违约金的性质规定是以补偿性为主,以惩罚性为辅。
我国立法对违约金双重属性的折中认可,决定了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条款的合法性,并且允许当事人约定惩罚性的违约金。
就民间借贷合同来说,当事人就逾期还款约定违约金,相当于《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的迟延履行违约金,带有一定惩罚性质,是对合同履行的一种担保,起到督促借款人履行还款义务的作用。至于《合同法》第二百零七条,该规定显示了借款人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但并未排斥违约金等其他形式的责任承担方式,违约金和逾期利息两种方式并不冲突。实践中,多数法院也对借款合同中约定违约金的效力予以承认。因此,在民间借贷合同中,应当允许当事人就逾期还款约定违约金,作为承担责任的一种方式。
如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可拨打免费法律咨询热线:4000 110 148或咨询山东淄博资深律师:侯振宇律师
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法律信息
相关阅读:
借款合同纠纷到什么地方起诉,借款合同纠纷要怎么起诉?
借款合同纠纷到什么地方起诉,借款合同纠纷要怎么起诉? 如今,人们在借钱时都会约定签订相应的借款合同,避免自己的钱财不翼而飞。借款合同简单的来说就是指的当事人根据约定将一定的数量的货币转移给他方,而他方则与规定的期限内返回还同样数量的货币的合……[更多]
借款合同纠纷具体需要什么证据,借款合同纠纷的证据有哪些?
借款合同纠纷具体需要什么证据,借款合同纠纷的证据有哪些? 借贷双方书面签订借款合同,能够为日后的债务纠纷,证明债务关系的真实性。若借贷双方发生纠纷,可以到法院起诉。那么借款合同纠纷具体需要什么证据,借款合同纠纷的证据有哪些? 网友咨询: 借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