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就禁毒宣传教育建言献策
6月25日,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最高检举办“防范新型毒品,呵护无悔青春”检察开放日。参加活动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就禁毒宣传教育建言献策——
青春不与“毒”行
6月25日,最高检举办“防范新型毒品,呵护无悔青春”检察开放日活动。右图为全国政协委员孙承业(左一),全国人大代表王朝阳(左二)、尤立增(左三)、周松勃(左五)、许富华(左六)、魏春(左七)、杨蓉(左八),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
“奶茶”“巧克力”“跳跳糖”“果冻”……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零食、饮料的图片,出现在最高检禁毒展的展板上,这些其实都是披着食品外衣的新型毒品。6月25日,7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在检察开放日观看禁毒展板。
①检察干警讲解禁毒工作成果。
②③代表委员参观禁毒展展板。
④代表委员听专家讲解如何辨析新型毒品。
代表委员参观人民检察史展览陈列室
吸毒一口,掉入虎口。
毒品犯罪呈现多元化、多样化、低龄化趋势,加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任务艰巨,尤其是对新型毒品的有效惩治、强化综合治理刻不容缓。6月25日,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最高检举办检察开放日,发布“检察机关依法惩治新型毒品犯罪典型案例”。应邀参与开放日的7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就禁毒宣传教育建言献策——
家庭不和是青少年吸毒的一大原因
今年2月初,赖某找到朋友尹某,商量采用贩卖毒品的手段挣过年钱。商议好后,赖某便将从周某手中赊得的冰毒交给尹某,由尹某贩卖给他人。
由于尹某与赖某找不到销路,尹某便带赖某前往瘾君子刘某家中“请教”。后来,在刘某“指导”下,尹某、赖某将独自分装的冰毒向他人贩卖。买冰毒的下家被警方抓获后,供出毒品来源。警方顺藤摸瓜找到赖某。从吸毒到贩毒,未成年的赖某面临牢狱之灾。
“家庭不和谐是很多青少年走上吸毒道路的一大原因。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是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根本没有享受过家庭的关爱。”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四级高级警长魏春长期在一线从事禁毒工作,对赖某这样的案例并不陌生。
魏春分析,除了家庭原因,青少年染毒还有一些自身原因值得关注,如好奇心理,从而染上毒品,特别是曾经吸过烟的青少年极易染上毒品;炫富心理,为了寻求自己行为价值的分量,为了在群体中炫耀,获得同伴肯定;交友不慎,青少年有集群倾向,在成绩差或行为不良的青少年群体中,往往看到同伙吸毒,自己也跟着吸,以此与群体保持一致;缺乏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把毒品与香烟混淆,认为可吸可戒并不可怕。
“此外,青少年时期最易受外界影响,一旦遇到生活困难、人际冲突、婚恋失败、升学就业受挫,容易灰心丧气,精神颓废。有人就会寻求各种刺激,而毒品就是一种在短暂时间内给人以强刺激的物品。精神空虚的青少年试图在毒品中寻找安慰,忘却烦恼。”魏春补充道。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涿州市刁窝镇刁四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周松勃建议,家庭、学校要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青少年谨慎交友、提高青少年自身的抗挫能力,并加强禁毒知识宣讲。
只有第一时间识毒才能防毒禁毒
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及线下、线上双向普法收到显著效果,毒品违法犯罪的上升势头得到了一定的遏制。
魏春介绍,全国新发现吸毒人员中青少年比例呈下降趋势,2020年新发现35岁以下吸毒人员下降31.5%。但受全球毒品形势影响,制贩、滥用新型合成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案件增长迅速。
“新型毒品管理难度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孙承业表示,对毒品是按名单管理,新一代毒品种类多、形式多样,犯罪分子通过对毒品物质结构改造或元素基团替换合成新毒品,逃避监管,“如何有效管理,是对我们的考验。”
“聪明药”“神仙水”“邮票”等各种新型毒品形态各异。有的变换包装,伪装成食品、香烟等,如“奶茶”、巧克力形态的毒品;有的是未列管的毒品替代品,如号称“改良K粉”的氟胺酮;还有新精神活性物质作为第三代毒品,且花样不断翻新,如合成大麻素“娜塔莎”等。目前我国已累计发现新精神活性物质9大类317种,近3年就新发现50余种。
“新型毒品披着各类外衣和伪装,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引诱、毒害青少年。”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成武县第二中学高级教师许富华在最高检听完识别新型毒品的讲座之后感慨。
她说,作为老师,格外关注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健康。一些不法分子迎合青少年好奇心强、追求刺激、害怕被孤立的心理,用这些新型毒品对其引诱,危害无穷。学校也常进行禁毒宣传,但效果往往不理想。检察机关具有专业知识,可信度高,她建议发挥基层检察机关作用,扩大宣传面。
“只有第一时间识毒才能防毒。”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三桥派出所副所长杨蓉说,要将最新的禁毒知识传播进校园、社区,让广大青少年识破新型毒品的伪装。
生命价值应该是我们教育的内容之一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教师尤立增前往云南省福贡县送教,“我看到学校里到处都是禁毒宣传标语,老师介绍,当地禁毒压力非常大。”
当前制贩毒活动网络化明显,“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交易模式已被更复杂的“多户头转账”“多地流转”、物流寄递所取代。青少年在网络上很容易接触到涉及毒品的信息,毒品已经流向校园……虽然所在的学校还没有出现吸毒的案例,“但不能放松警惕。”尤立增说。
《2019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为规避公安机关查处,吸毒活动隐蔽性、私密性特点增强。杨蓉也注意到这点,她在巡查时,会重点关注宾馆、出租屋、KTV等场所的动向。孙承业表示,毒品对人体的危害不可逆,以牺牲健康甚至生命的代价去追求短暂的“快感”,得不偿失。一定要把这种危害性告诉孩子们。
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应该是我们教育的内容之一。尤立增建议,把生命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让学生远离毒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尤立增曾带领学生到张家口市禁毒教育基地,进行沉浸式体验。其中模拟吸毒人脸变化系统深受同学喜爱,“学生们看到自己的脸在吸毒一年、两年、十年后的变化,非常震惊,这就是一种震慑效果。”尤立增说。
魏春建议,将毒品预防教育课程编入9年义务教育,与各科课程有机结合,真正让毒品预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结合各地实际,常态化开展禁毒演讲、小小禁毒宣传员等特色活动。依托检察机关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支持体系框架,由公安、法院、司法等职能部门共同发力,制定严谨的预防青少年毒品犯罪工作方案,采取灵活多样的预防措施,加强合作,联手出击。
“及时对案例进行总结。”杨蓉补充,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校园周边商户、KTV场所、宾馆等监督检查,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和教育,提升行业的社会责任感。针对毒品交易的网络化,加强网络监管。
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做到罪责刑相适应
据介绍,在办理新型毒品案件中,检察机关准确理解和把握新类型毒品案件的法律规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新型毒品案件准确定性,做到了罪责刑相适应。
检察机关还严格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发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作用,对于涉新型毒品初犯偶犯以及具有自首立功等情节的被告人,依法从轻处罚。
2020年12月,小琪(化名)使用手机“TG”通讯软件,与境外卖家“坦克”通联。小琪用900元人民币换购比特币并向“坦克”购买毒品“邮票”大佛票5贴。付款后,境外卖家随即通过国际邮包向小琪提供的地址将邮票状毒品寄出。2021年1月14日,小琪签收邮包时,被太原海关缉私局干警抓获,当场查获的“邮票”毒品重0.0509克。该案移送太原市检察院审查起诉后,鉴于小琪是未成年人,且购买初衷只是出于好奇,该院拟作附条件不起诉处理。
6月23日,太原市检察院就该案进行不公开听证。最终,经充分评议,检察机关决定对该案件附条件不起诉。针对其家庭监护不力问题,太原市检察院发布今年1号“督促监护令”,督促嫌疑人父母认真履责,强化对未成年人的安全监护意识,为未成年人家庭保护筑牢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