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离婚 > 协议离婚 >

否要求女方父母返还彩礼?

2021年07月01日11:56        法帮网      法律咨询     我要评论

能否要求女方父母返还彩礼?

  在现实生活中,男女确定要结婚的,女方家庭一般会要求男方家庭给付彩礼,而彩礼的数额一般由当事人协商确定。在一定的情形下,彩礼可以退还的,那么民法典能不能要求女方父母返还彩礼?

  一、民法典能否要求女方父母返还彩礼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规定,在未办理结婚登记,或者结婚登记未共同生活等情形下,可以要求女方或者女方父母返还彩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第五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二、怎么判断是否属于彩礼

  要判断何为彩礼,首先要明白彩礼的基本含义,彩礼仅指基于婚约、按照当地风俗习惯、给付对方数额较大的财物。其构成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订立婚约为前提条件和基础。婚约一般认为是男女双方以将来结婚为目的所作的事先约定,俗称定婚。定婚后,男方就要给付女方一定数量的金钱和其他物品,这就是通常所指的彩礼。

  2、需基于当地的风俗习惯。双方订立婚约的过程中或者订立婚约之后,给付财物的行为要根据当地风俗习惯。关于给付金钱的数额以及其他物品,一般都需要由中间人(俗称媒人)从中按习惯商定,有时还要通过中间人交付。这种情况下,给付财物既不是给付人主动赠与,又不是接受人的索取。双方当事人及其家庭成员都清楚该财物就是为订立婚约而给付的彩礼。如果当地并没有给付彩礼的风俗习惯,那么双方之间发生财物给付行为也就不是彩礼。如果彩礼的数额明显超出当地风俗习惯,而且明显超出给付方的支付能力,就应当认定为借婚姻索要财物行为,其实质就不再属于彩礼性质。

  3、所给付财物的价值按照当地生活水平属于数额较大。双方订立婚约后,根据当地风俗习惯需要给付另一方一定数量的财物,其数额或价值就必须符合当地的标准,该标准虽然没有固定的规范,但是,最起码要符合彩礼所具有的担保性质,要符合同时期同一地区大致相近的数额。

  此外还要区分赠与和彩礼,在实践中对以下行为不能认定为彩礼:

  1、男方或其近亲属为取悦对方所为的赠与。

  2、男女双方恋爱期间男方为表露情感所为的赠与。

  3、男女双方或其近亲属在共同消费中由男方支付的费用。

  4、男方及其近亲属与女方及其近亲属礼节性交往时的赠与。

  5、借婚姻索取财物、骗取财物的行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依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的规定,出现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或者结婚但未共同生活等情形时,可以要求女方或者女方父母返还彩礼。

来源:普法知识

  相关阅读:

  彩礼、嫁妆、结婚钻戒 归个人所有还是夫妻共同财产?

  彩礼、嫁妆、结婚钻戒归个人所有还是夫妻共同财产 娶媳妇,送彩礼 嫁闺女,陪嫁妆 这是中国人结婚的传统 但如果双方打算要离婚 能把彩礼和嫁妆收回吗? 让 山东菏泽专业律师:李红军 带 我们先来看看 这几个常见情况吧 购房登记在女儿名下的 情况一 李某在出……[更多]

  彩礼、嫁妆是不是夫妻共同财产

  彩礼、嫁妆是不是夫妻共同财产 一、彩礼是不是夫妻共同财产 1 、如果所收的彩礼由一方个人接收或购置结婚物品的,应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受赠的财物无特殊约定,应为夫妻共同财产。 2 、如果男女双方未共同生活的,可根据最高院 199……[更多]

  彩礼、嫁妆归谁所有?

  彩礼、嫁妆归谁所有? 男女双方在结婚时,为了顺利缔结婚姻关系,男方会在婚前给女方彩礼钱,而女方在结婚时也会从娘家中带些陪嫁嫁妆到男方家中。司法实务中,有很多当事人咨询,如果没有结婚或者结婚没多久就离婚的,这些钱能要回么?这到底是夫妻共同财产……[更多]

  [同居房屋分割]彩礼、赠与:恋人之间给付

  彩礼、赠与:恋人之间给付 针对该问题,自己曾经专门撰写过一篇文章,研究共有房屋分割问题。其中比较全面的涉及了该问题的实质。此,强调一点:恋人之间购房,最好不要以共有的方式进行,如果有必要,可以由一方购买,若必需对方出资时,出具并保管好凭证,……[更多]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知识首页头条推荐:银行买基金手续费多少
网友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我要提问:
免费向在线律师咨询:
推荐律师 更多律师>>
按地区找律师
协议离婚知识排行榜
协议离婚推荐知识
在线免费咨询
关于法帮网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导航 | 找律师
| |
北京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