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法治新闻 > 立法动态 >

教培机构转型不能牺牲员工利益

2021年11月12日09:26        法帮网      免费法律咨询     我要评论

 教培机构转型不能牺牲员工利益

 
 
“双减”新政颁布后,以学科培训为主体的校外培训机构面临着一场转型。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教育机构存在延发员工工资、逼迫辞退、正式合同变为“兼职”合同等乱象。律师建议,如果培训机构存在违法行为,员工应注意收集相关证据,通过仲裁、法院起诉等形式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双减”政策今年7月印发后,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迎来“大洗牌”,有的按照新政策要求规范操作,有的向非学科培训等方向转型。任何行业任何机构的转型,都可能是个痛苦的过程,因为要放弃熟悉的东西,迎接全新的挑战,校外培训机构也不例外。能否在转型中保持优雅姿势,对每家教培机构都是考验。
 
俞洪敏带领新东方转型的案例最近引发关注。比如他宣布,新东方业务调整,为农村孩子捐献近8万套课桌椅。此举被认为是“体面的转身”。此外他还透露,新东方有一个规矩,必须保证账上有一定的资金,能够支付学费退款和员工工资。由此推测,拖欠员工工资、学费退款难等问题应该能得到相对妥善的解决。
 
反观另外一些以学科培训为主体的教培机构,转型过程“吃相”比较难看,既拖着、赖着学生的学费不退,也拖欠员工工资、房租等,甚至偷偷“跑路”。有关报道显示,有的教培机构随意延发员工工资,有的机构逼迫员工“主动”辞职,有的机构让正式员工变成“兼职”员工……这些做法都损害了员工合法权益。
 
这类教培机构可能也有“一肚子苦水”,比如单位账上没钱只能延发工资;单位要转型只能“裁人”;单位要降低经营成本,让正式员工变“兼职”是无奈之举。坦率地说,这类教培机构今天的境遇,表面上看与政策环境有直接关系,但从根源上看,也与缺乏新东方那样的风险意识,以及前期的盲目扩张有关。
 
即便这类教培机构的种种违约、违规之举出于无奈,也是不能允许的。一方面,当教培机构面临转型时,员工也同样面临艰难转型。相对而言,机构应对风险与挑战的能力高于个体员工,即机构优势明显,员工相对弱势。这种情况下,教培机构应该体谅员工,而不是以牺牲员工利益的方式来实现自身转型发展。
 
另一方面,教培机构对待员工的任何行为,都应该遵循法律规定。我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对于工资报酬、解除劳动合同等问题都有详细规定,如果教培机构存在延发员工工资、逼迫辞退等问题,员工可以伸张自己的合法权益,让相关机构为自己违约、违规行为付出代价。
 
“双减”政策实施后,为防范“退费难”“卷钱跑路”等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发生,教育部等六部门上月出台《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一旦管好预收费,应当可以防止教培机构盲目扩张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拖欠员工工资等。
 
即便某些教培机构不能“体面地转身”,也至少应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与员工就工资等问题进行平等、民主的协商,以共渡难关。如此一来,教培机构不仅能维护自己的形象,有利于继续在相关行业规范经营,也不至于与员工关系闹僵,走上仲裁、诉讼之路。

  相关阅读:

  “双减”后,教资考试依然“香”?

  双减之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为何依然火爆 聚焦 双减之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为何依然火爆 近日,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在全国大部分省份开考。不少地方报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仅以武汉为例,2019年时, 武汉 是全国6个考生人数突破10万……[更多]

  全国落实“双减”成效,看数据说话

  全国各地落实双减成效如何?看看数据怎么说 回归教育本质,让孩子全面健康成长 双减前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情况的变化 双减后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与初中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具体情况怎样?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对于学……[更多]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新闻首页头条推荐: 与电力协同,实现“双碳”
网友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我要提问:


推荐律师
新闻排行榜
立法律界评论时讯
视频推荐
视觉焦点
每日推荐
关于法帮网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导航 | 找律师
| |
北京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