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立案标准 >

以“盗窃—返还—再盗窃”模式多次盗窃的数额认定

2022年01月11日15:03        法帮网      法律咨询     我要评论

裁判要旨

行为人在同一犯罪目的驱使下,以同一(类)财物整体或部分为犯罪对象,采用“盗窃—返还—再盗窃”循环模式连续多次实施盗窃的,其盗窃数额应累计计算,对返还部分价值的数额不予扣减,但犯罪数额应以犯罪对象财产所有权的最大价值为限。

案号

一审:(2020)浙0481刑初136号

二审:(2020)浙04刑终151号

案情

公诉机关:浙江省海宁市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尹*毛。

海宁市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人尹毛利用其事先知晓的被害人涂某的银行卡、微信支付密码等,趁借用被害人手机之际私自将被害人的微信与银行卡进行绑定,采用微信转账等方式窃取被害人银行账户内资金用于赌博,赌博赢取的资金又返还至该账户内。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间,被告人尹毛以上述模式多次窃取被害人银行账户内资金,案发时被害人银行账户内余额为3673.36元。其间,被害人银行账户内的自有资金最多为55686.76元,被告人尹*毛转出资金累计110562.4元,转入资金累计58549元。

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尹毛多次秘密窃取他人财物,价值110562.4元,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被告人尹毛及其辩护人对行为定性无异议,但提出被害人银行账户内资金减去余额后的实际损失为52013.4元,应以被害人的实际损失认定盗窃犯罪数额。

审判

海宁市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尹毛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多次秘密窃取公民私人钱财,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结合现行法律规定和刑法理论,被告人针对同一犯罪对象连续实施盗窃,即使其间被告人返还财物的,其犯罪数额应以其每次盗窃的数额累计计算,但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被害人财产的所有权,故须以犯罪对象(财物)的原本最大价值为限。超过部分显然已不可能对被害人财产的所有权造成实质侵害,依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不宜认定为盗窃犯罪数额。本案中,被告人尹毛虽连续多次窃取被害人涂某银行账户内资金累计110562.4元,但被害人原本所有的银行账户内资金最大数额(扣除正常支出)为55686.76元,故本案被告人尹毛盗窃犯罪数额应认定为55686.76元,银行账户内余额3673.36元应认定为被告人案发前实际退还数额。被告人尹毛案发前退还了被害人部分经济损失,可酌情从轻处罚。综上,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第六十四条之规定,以盗窃罪判处被告人尹*毛有期徒刑2年3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

一审宣判后,海宁市检察院提出抗诉,认为本案系在同一犯罪目的驱使下,对同一犯罪对象连续实施数个同样性质的盗窃行为,按照连续犯之理论,其盗窃犯罪数额应累计计算。原判认为盗窃犯罪金额须以被害人失窃财产的原本所有权为限,对超出部分不宜认定为盗窃犯罪数额的观点,于理、法无据,且错误地把银行账户作为犯罪对象予以评价,从而错误地认定盗窃金额,错误适用法律,导致重罪轻判。

浙江省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盗窃罪侵犯的客体为公私财产所有权,行为人针对同一犯罪对象连续实施盗窃,即使其间行为人返还被盗财物,其盗窃数额应累计计算,但应以犯罪对象的财产所有权即财物的最大价值为限。被告人尹*毛对被害人银行账户内的资金实施多次循环盗窃,累计达到11万余元,已超过被害人银行账户内资金最大数额,超过部分不应认定为犯罪数额。抗诉及二审支持抗诉的检察机关所提意见与财产所有权的法理不符,也与罪刑相适应的原则相悖,遂裁定驳回抗诉,维持原判。

评析

本案的实质争议焦点就在于:被告人以被害人银行账户内的资金为犯罪对象连续多次实施盗窃,其间又存在多次返还部分钱款的情形,在这种“盗窃——返还——再盗窃”循环模式下的盗窃犯罪数额,应如何计算和认定?

一种意见认为,行为人在同一犯罪目的驱使下,对同一犯罪对象连续实施数个同样性质的盗窃行为,按照连续犯的理论,其犯罪数额应当累计计算。其返还的钱款应作为退赃,不予在犯罪数额中扣减。

第二种意见认为,行为人对同一犯罪对象连续实施盗窃行为,在被害人未发觉的情况下,行为人多次返还部分财物后又实施盗窃,其对返还财物实际已具有一定的支配和控制权,重复实施的盗窃数额不应累计计算,应以被害人最终的实际损失认定犯罪数额。

第三种意见认为,行为人针对同一犯罪对象连续实施盗窃,虽然期间行为人多次返还部分财物,其盗窃数额仍应累计计算,但应以犯罪对象财产所有权的最大价值为限。

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理由如下:

一、针对同一犯罪对象多次实施盗窃,犯罪数额应累计计算

盗窃罪属于贪利型犯罪,其目的是非法获取财物。根据盗窃罪既遂标准,刑法学界主张“失控加控制说”,因此行为人窃得财物即构成犯罪既遂,犯罪数额也以所窃财物的价值认定,这与毁财型犯罪中以对被害人造成的最终损失来认定是不同的。本案中,被告人尹*毛知晓被害人的银行卡、微信支付密码后产生盗窃意图,趁借用被害人手机之际将被害人微信与银行卡绑定,并以微信转账方式数次实施盗窃,其行为系在同一犯罪目的驱使下,针对同一对象连续实施的盗窃行为,属于典型的连续犯。因其每次转出被害人账户内资金的行为均已实现对该部分资金的转移占有,故均属盗窃既遂。按照连续犯的处断原则,对被告人每次盗窃的犯罪数额应累计计算。虽然被告人窃取财物后曾多次返还,但系其犯罪既遂后对财物的处置行为,仅可作为退赃情节在量刑时予以从轻考量,并不能在犯罪数额认定中予以扣减。因此,不能以被害人的实际损失来认定盗窃数额,否则不仅与盗窃犯罪构成相矛盾,也与现行法律和法理相悖。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知识首页头条推荐:这个“馅饼”吃不得!
网友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我要提问:
免费向在线律师咨询:
推荐律师 更多律师>>
按地区找律师
立案标准知识排行榜
立案标准推荐知识
在线免费咨询
关于法帮网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导航 | 找律师
| |
北京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