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网络交友平台遇到“富二代”,他年轻帅气多金、家庭背景优越、出身名校志向远大,向你表达爱慕倾诉理想……这个时候,就要小心了,骑白马的未必是王子,还有可能是骗子,这种偶像剧一样的剧情有可能是罪恶的诈骗圈套。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审理过这样一起案例: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期间,被告人耿某某通过社交平台认识女性被害人,虚构家世、学历、工作经历等身份信息,取得被害人信任,后编造办理美国移民、生活困难、生病住院、投资公司等理由骗取刘某某、李某某、仇某某等多名被害人钱款,致各被害人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43万余元。
被告人耿某某当庭称,因经济原因,前女友与其分手,从此以后就对女性产生了偏见,认为女性只爱钱不爱人,之后其通过网络与女性接触,虚构自己是“富二代” ,在交往过程中诈骗钱款,其没有能力归还。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耿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依法应予处罚。综合考虑被告人耿某某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法院最终判处耿某某有期徒刑八年。
婚恋诈骗类犯罪一般具有典型模式:首先通过虚构“官二代”、“富二代”、企业高管等身份获取被害人的信赖,再编造各种急需用钱的理由诈骗被害人财产。伴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择偶渠道和择偶观念变得更加多元,容易滋生婚恋诈骗犯罪。这类犯罪不仅造成公民财产损失,还对公民的情感和精神造成伤害,破坏道德与诚信,应当予以重视和打击。
在社交平台,交友须谨慎。社交网络形象容易虚构美化,与对方接触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多渠道了解对方身份信息的真实性,观察判断对方言行和社交关系;恋爱过程中,交往须有度。恋爱切莫盲目丧失理性判断,注意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涉及到钱款,借钱须警惕。诈骗的目的均为取财,当涉及钱款往来一定要提高警惕,与亲友多沟通、多咨询,防止坠入圈套,同时保留好借条、聊天记录、银行流水等凭证;一旦被骗钱,维权要积极。婚恋诈骗中被害人往往由于个人隐私的顾虑,不愿意将案件交给司法机关处理,给不法分子的司法追究造成难度。受到不法侵害时积极搜集证据、及时报警既可以有效保护自己,也可以防范不法分子对他人的再次侵害。